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疊的意思解释

田部22画上下结构U+758A

田部

22画

17画

上下结构

LLLG

WWWM

KIWL

60102

U+758A

2512125121251214525111 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dié

基本解释

重疊;累積。《玉篇•畕部》:“疊,重也,累也。”

重複;接連。宋岳飛《奉詔移偽齊檄》:“驛騎交馳,羽檄疊至。”

折;折疊。《集韻•帖韻》:“疊,屈也。”

振動;振作。《文選佐思〈吴都賦〉》:“鉦鼓疊山,火烈熛林。”

輕擊(鼓)。《文選•謝朓〈鼓吹曲〉》:“凝笳翼高蓋,疊鼓送華輈。”

量詞。計算重疊放起來的東西的單位。如。一疊文件;一疊紙。

量詞。層。唐許渾《歲暮自廣江至新興往復中題峽山寺四首》之二:“水曲巖千疊,雲重樹百層。”

量詞。世;代。《文選•左思〈吴都賦〉》:“雖累葉百疊,而富彊相繼。”

量詞。計算樂曲章節味唱或演奏反復遍數的單位。唐白居易《聽歌六絶句•何滿子》:“一曲四詞歌八疊,從頭便是斷腸聲。”

量詞。古代吹十二聲號角為一疊。明楊慎《丹鉛總録•瑣語》:“鼓三百三十搥為一通。鼓止角動,吹十二聲為一疊。”

厚。《集韻•帖韻》:“疊,厚也。”

墮。《廣韻•帖韻》:“疊,墮也。”

懷。《集韻•帖韻》:“疊,懷也。”

明。《廣韻•帖韻》:“疊,明也。”

同“碟”。盛食物的小盤。《北史•祖瑩傳附祖珽》:“(祖珽)曾至膠州刺史司馬世雲家飲酒,遂藏銅疊二面。”

通“憎”。懼怕。《玉篇•畕部》:“疊,懼也。”

古州名。北周建德中置。故治所在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境。

详细解释

1.會意。金文字形,象物體疊放在“俎”上。本義:重疊。

2.同本義。

曡,重也,積也。 《蒼頡篇》陽始出奧舒、曡。 《書 · 太元樂》。注:“積也。”雖累葉百,而富強相繼。 《文選 · 左思 · 吳都賦》

疊石爲山;疊暴(顯露;指人激動時青筋鼓出來);疊字(單字的重疊);疊雪(重疊飛揚的雪花)

pile(up); overlap;

3.折,摺疊,交疊,指用對摺或交疊的方法減少長度或寬度 。

疊被子;疊衣服

fold;

4.振作。

只好着精神,穩着步兒,探着腰兒,挺着胸兒…望前而行。 《鏡花緣》

bestir;

5.輕擊 [鼓] 。

疊鼓(輕輕地連續擊鼓)

knock at;

6.懼怕。

莫不震 《詩 · 周頌 · 時邁》

fear;

副词

連續;接連 。

疊次(迭次。一次又一次);疊連(重複;連接);疊接(連續收到)

on end; in succession;

量词

1.堆在一起或逐個堆放的大量東西 。

一疊紙;一疊鈔票

pile;

2.一簇結合着的但並非捆在一起的相似的條狀物 。

她的手中拿着一疊信

sheaf;

国语辞典解释


dié

详细解释

1.堆聚、累积。

宋 · 文天祥《正气歌 · 序》:“恶气杂出,时则为秽气,叠是数气,当之者鲜不为厉。”

堆叠、叠罗汉、叠石为山。

2.用手折叠。

《红楼梦 · 第七一回》:“凤姐在楼上看著人收送来的新围屏,只有平儿在房里与凤姐叠衣服。”

叠被。

3.振、振动。

《文选 · 左思 · 吴都赋》:“钲鼓叠山,火烈熛林。”《镜花缘 · 第一九回》:“只好叠著精神,稳著步儿,探著腰儿,挺著胸儿,直著颈儿,一步一趋,望前而行。”

4.击、轻敲。

《文选 · 谢朓 · 鼓吹曲》:“凝笳翼高盖,叠鼓送华辀。”唐 · 李善 · 注:“小击鼓谓之叠。”

1.量词:(1) 计算重叠堆积物的单位。

一叠纸、两叠文件。(2) 计算层层山峦的单位。唐 · 许浑《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》诗四首之二:水曲岩千叠,云重树百层。(3) 计算历史划分时期的单位。《文选 · 左思 · 吴都赋》: 虽累叶百叠,而富彊相继。(4) 计算乐曲章节的重复吟唱或演奏的单位。如:阳关三叠。唐 · 白居易《听歌 · 何满子》:一曲四调歌八叠,从头便是断肠声。清 · 洪升《长生殿 · 第一六出》:霓裳散序昨已奏过,羽衣第二叠,可曾演熟?

2.日本人称室内铺地的席子为“疊”,并以二叠合为一坪,用来计算室内的大小。

一层一层的。

叠峰、叠浪、重岩叠嶂。

重复。

宋 · 岳飞《奉诏移伪齐檄》:“驿骑交驰,羽檄叠至。”《清史稿 · 卷二二 · 穆宗本纪二》:“丙辰,以水旱叠见,诏修省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dié

详细解释

1.一层层地往上加;累积。

重叠、堆叠。

2.重复。

叠韵、叠字。

3.折叠。

叠被子、叠千纸鹤。

4.量词:(1)用于计算叠在一起的纸张等较薄的东西。也作“沓(ㄊㄚˋ tà/ㄉㄚˊ dá)”、“沓子”。

一叠纸、一叠钞票。

5.量词:(2)用于计算乐曲章节的重复吟唱或演奏。

阳关三叠。

6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repeat, duplicate; repetitious
  • anhäufen, stapeln
  • entasser, superposer, pli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上 部首:田部 )

字彙》同上(同「𤴁」)。

注解

〔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田部

〔疊〕字拼音是dié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畾、冝

〔疊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金文字形,象物體疊放在“俎”上。本义是重疊。

〔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ié] ⑴ 重疊;累積。《玉篇•畕部》:“疊,重也,累也。”⑵ 重複;接連。宋岳飛《奉詔移偽齊檄》:“驛騎交馳,羽檄疊至。”⑶ 折;折疊。《集韻•帖韻》:“疊,屈也。”⑷ 振動;振作。《文選佐思〈吴都賦〉》:“鉦鼓疊山,火烈熛林。”⑸ 輕擊(鼓)。《文選•謝朓〈鼓吹曲〉》:“凝笳翼高蓋,疊鼓送華輈。”⑹ 量詞。計算重疊放起來的東西的單位。如⑺ 量詞。層。唐許渾《歲暮自廣江至新興往復中題峽山寺四首》之二:“水曲巖千疊,雲重樹百層。”⑻ 量詞。世;代。《文選•左思〈吴都賦〉》:“雖累葉百疊,而富彊相繼。”⑼ 量詞。計算樂曲章節味唱或演奏反復遍數的單位。唐白居易《聽歌六絶句•何滿子》:“一曲四詞歌八疊,從頭便是斷腸聲。”⑽ 量詞。古代吹十二聲號角為一疊。明楊慎《丹鉛總録•瑣語》:“鼓三百三十搥為一通。鼓止角動,吹十二聲為一疊。”⑾ 厚。《集韻•帖韻》:“疊,厚也。”⑿ 墮。《廣韻•帖韻》:“疊,墮也。”⒀ 懷。《集韻•帖韻》:“疊,懷也。”⒁ 明。《廣韻•帖韻》:“疊,明也。”⒂ 同“碟”。盛食物的小盤。《北史•祖瑩傳附祖珽》:“(祖珽)曾至膠州刺史司馬世雲家飲酒,遂藏銅疊二面。”⒃ 通“憎”。懼怕。《玉篇•畕部》:“疊,懼也。”⒄ 古州名。北周建德中置。故治所在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境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上反切徒叶切頁碼221頁,第8

異體㬪、曡、𤴁、疊、疉

疊楊雄說:以爲古理官決罪,三日得其宜乃行之。从晶从宐。亡新以爲曡从三日太盛,改爲三田。
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《說文・多部》云:『重夕為多,重日為疊。』从宜猶从多也。或曰絫,絫者,莫多于星,从晶,古星字。《蒼頡篇》:疊,重也,積也。」按:古籍多作「疊」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金文疊字从晶,宜聲。晶為曐(星)之本字,从晶為義符,表示如星星的積疊,天上星星眾多,累累積疊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三反切田狹反頁碼564頁,第3行,第2

疊楊雄說以爲古理官決罪,三日得其宜,乃行之。從晶、宜。亡新以爲㬪字從三日太盛,而改之爲三田。

鍇注臣鍇曰:「理官,刑獄之官也。《周禮》有三宥三剌之法,故曰三日也。此會意字。亡新,即王莾也。莽疑圖讖漢有再受之象,悪重疊字有三日太盛也,爲田則失六書之義,所謂忌則多怨,又安能克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上反切徒叶切古音第八部頁碼1250頁,第2許惟賢548頁,第10

疊楊雄說㠯爲古理官決罪。三日得其宐乃行之。从晶宐。

段注巳上楊雄說也。理官,士也。詩莫不震㬪。《韓詩》薛君傳曰:震,動也。㬪,應也。天下無不動而應其政敎。李固曰:此言動之於內而應之於外者也。按㬪爲應,卽得其宐乃行之之說也。《毛詩傳》曰:㬪,懼也。今毛義行而韓義廢矣。抑楊子所說者本義也。故許述之。《毛詩》之云,謂㬪卽慴之叚借字也。故許不偁。从晶宐會意。徒叶切。八部。

亡新㠯从三日大盛。改爲三田。

段注亡新不知三日爲絫日。譏其陋也。今皆從之。亦可巳矣。《多部》曰:重夕爲多。重日爲㬪。此今人用㬪之義也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