畻
田部14画左右结构U+757B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神陵切,音繩 —— 稻田畦也。亦作堘、塍。
注解
〔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田部。
〔畻〕字拼音是ché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田、龹、土。
〔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éng] ⑴ 田园间的土埂子。⑵ 小堤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食陵切頁碼第453頁,第14字續丁孫
𦩱
異體塍
稻田畦也。从土𦩎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時興反頁碼第1065頁,第1行,第1字述
稻田畦也。從土朕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言其直應繩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食陵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2734頁,第7字許惟賢第1189頁,第2字
稻田中畦埓也。
段注《集韵》、《類篇》,宋本作稻中畦也。今本及《文𨕖》注作稻田畦也。《韵會》作稻中畦埓也。今合訂之如此。畦,五十畞之介也。埓者,庳垣。亦所以爲畍。稻田中作介畫以蓄水。取義於此。謂之塍必言稻中者,禾黍不必爲此。惟稻必蓄水以養之。《周禮・稻人》。以遂均水。以列舍水。鄭曰:遂,田首受水小溝也。列,田之畦埓也。開遂舍水於列中。按列讀如遮迾之迾。非人所行之畛陌也。許,鄭說正同。今四川謂之田繩子。江浙謂之田緪。緪亦繩也。《西都賦》。溝塍刻鏤。
从土。𦨶聲。
段注食陵切。六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