鷩
意思解释
鷩
bì基本解释
◎赤雉,即“锦鸡”:“背负~鸟之毛,服饰甚伟。”
详细解释
名词
1.锦鸡(金鸡)的别名。
鷩,赤雉也。从鸟,敝声。 牡山多赤鷩。
golden pheasant;
2.中国西藏产的一种颜色辉煌的雉,常人工饲养作装饰鸟。
外语翻译
- pheasant
- faisan doré, phasianus pictu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幷列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必列切,𡘋音𪔀。《說文》:鷩,赤雉也。一名山雞,一名錦雞,一名鵕䴊,一名金雞。《爾雅・釋鳥》:鷩雉。【郭註】似山雞而小,冠背毛黃,腹下赤,項綠色,鮮明。劉敬叔《異苑》:山雞愛其羽毛,照水卽舞,目眩多溺,以文累其身者也。
义又,鷩冕。《周禮・春官・司服》:王饗先公饗射則鷩冕。《釋名》:鷩,雉之憋惡者,山雞是也。鷩,憋也 —— 性急憋不可生服,必自殺。故畫其形於衣,以象人執耿介之節也。
义又,《山海經》:小華山多赤鷩,養之禦火災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必袂切,音蔽。又,《集韻》:必至切,音畀。又,《正韻》:必弊切,音萆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鷩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鳥部。
〔鷩〕字拼音是b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敝、鳥,五行属水。
〔鷩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ì] ⑴ 赤雉,即“锦鸡”:“背负~鸟之毛,服饰甚伟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幷列切頁碼第120頁,第15字續丁孫
鷩
赤雉也。从鳥敝聲。《周禮》曰:「孤服鷩冕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辟舌反頁碼第314頁,第4行,第2字述
赤雉也。從鳥敝聲。《周禮》曰:「孤服鷩冕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幷列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619頁,第3字許惟賢第276頁,第2字
赤雉也。
段注《隹部》雉十四穜。有鷩雉。《釋鳥》。鷩雉。樊光曰:丹雉也。《左傳》。丹鳥氏司閉也。杜曰:丹鳥,鷩雉也。以立秋來。立冬去。入大水爲蜃。《周禮》鷩冕注曰:鷩畫以雉。謂華蟲也。華蟲,五色之蟲。繢人職曰鳥獸蛇襍四時五色以章之,謂是也。《考工記》鳥獸蛇注曰:蟲之毛鱗有文采者也。按鄭意鷩爲雉五色。不云赤雉也。許云赤雉。與樊光合。
从鳥。敝聲。
段注幵列切。十五部。
《周禮》曰:孤服鷩冕。
段注司服曰:矦伯之服。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。此云孤服鷩冕者,葢以天子之孤當矦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