䳈
鳥部16画左右结构U+4CC8
外语翻译
- (same as 鴇) a bird resembling the wild goose; Otis dybowskii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玉篇》同「鴇」。
注解
〔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鳥部。
〔䳈〕字拼音是bǎ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鳥、包。
〔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ǎo] ⑴ 同“鴇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博好切頁碼第119頁,第19字續丁孫
鴇
鳥也。肉出尺𦛹。从鳥𠤏聲。
䳈
異體𪀀
鴇或从包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補老反頁碼第312頁,第2行,第2字述
鳥也,肉出尺胾。從鳥𠤏聲。
鍇注臣鍇按:鴇,虎文,無後趾,大如鴈。《詩》云:「肅肅鴇羽。」胾,臠也,言大也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312頁,第3行,第1字述
鴇或從包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博好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611頁,第2字許惟賢第272頁,第6字
鴇鳥也。
段注鴇見詩,《禮記》。陸疏曰:連蹄。性不樹止。
肉出尺胾。
段注未聞。按《内則》鵠鴞判。謂脅側薄肉也。鵠或爲鴇。鴇胖在不利人之列。此云出尺胾者,葢謂去此尺胾不食。其餘可食。
从鳥。𠤏聲。
段注博好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鴇或从包。
段注古𠤏聲包聲同在三部。《管子》、《周禮》注皆作𪀀。
白话解释
鸨,一种肥鸟。产肉超出一尺的大块肉。字形采用“鸟”作边旁,“”是声旁。
,有的“鸨”采用“包”作边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