叠
意思解释
叠曡
dié基本解释
①重复,累积。重( chǒng )~。层见~出。~罗汉。~韵。~嶂。~翠。
②摺。摺~。铺床~被。
③乐曲的重复演奏。阳关三~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会意。金文字形,象物体叠放在“俎”上。本义:重叠。
2.同本义。
曡,重也,积也。 阳始出奥舒、曡。 虽累叶百叠,而富强相继。
叠石为山;叠暴(显露;指人激动时青筋鼓出来);叠字(单字的重叠);叠雪(重叠飞扬的雪花)
pile(up); overlap;
3.折,折叠,交叠,指用对折或交叠的方法减少长度或宽度 。
叠被子;叠衣服
fold;
4.振作。
只好叠着精神,稳着步儿,探着腰儿,挺着胸儿…望前而行。
bestir;
5.轻击 [鼓] 。
叠鼓(轻轻地连续击鼓)
knock at;
6.惧怕。
莫不震叠。
fear;
副词
◎连续;接连 。
叠次(迭次。一次又一次);叠连(重复;连接);叠接(连续收到)
on end; in succession;
量词
1.堆在一起或逐个堆放的大量东西 。
一叠纸;一叠钞票
pile;
2.一簇结合着的但并非捆在一起的相似的条状物 。
她的手中拿着一叠信
sheaf;
外语翻译
- pile; be piled up; fold up
- anhäufen, stapeln
- entasser, superposer, plier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徒叶切頁碼第221頁,第8字續丁孫
疊
異體㬪、曡、𤴁、疊、疉
楊雄說:以爲古理官決罪,三日得其宜乃行之。从晶从宐。亡新以爲曡从三日太盛,改爲三田。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《說文・多部》云:『重夕為多,重日為疊。』从宜猶从多也。或曰絫,絫者,莫多于星,从晶,古星字。《蒼頡篇》:疊,重也,積也。」按:古籍多作「疊」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金文疊字从晶,宜聲。晶為曐(星)之本字,从晶為義符,表示如星星的積疊,天上星星眾多,累累積疊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田狹反頁碼第564頁,第3行,第2字述
楊雄說以爲古理官決罪,三日得其宜,乃行之。從晶、宜。亡新以爲㬪字從三日太盛,而改之爲三田。
鍇注臣鍇曰:「理官,刑獄之官也。《周禮》有三宥三剌之法,故曰三日也。此會意字。亡新,即王莾也。莽疑圖讖漢有再受之象,悪重疊字有三日太盛也,爲田則失六書之義,所謂忌則多怨,又安能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徒叶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250頁,第2字許惟賢第548頁,第10字
楊雄說㠯爲古理官決罪。三日得其宐乃行之。从晶宐。
段注巳上楊雄說也。理官,士也。詩莫不震㬪。《韓詩》薛君傳曰:震,動也。㬪,應也。天下無不動而應其政敎。李固曰:此言動之於內而應之於外者也。按㬪爲應,卽得其宐乃行之之說也。《毛詩傳》曰:㬪,懼也。今毛義行而韓義廢矣。抑楊子所說者本義也。故許述之。《毛詩》之云,謂㬪卽慴之叚借字也。故許不偁。从晶宐會意。徒叶切。八部。
亡新㠯从三日大盛。改爲三田。
段注亡新不知三日爲絫日。譏其陋也。今皆從之。亦可巳矣。《多部》曰:重夕爲多。重日爲㬪。此今人用㬪之義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