繅
糹部17画左右结构U+7E45
国语辞典解释
繅缫
sāo详细解释
动
◎将蚕茧煮过抽出丝来。
《说文解字 · 糸部》:“缫,绎茧为丝也。”南朝宋 · 鲍照《梦归乡》诗:“缫丝复鸣机,慊款论久别。”唐 · 李频《送许棠归泾县作尉》诗:“遶郭看秧插,寻街听茧缫。”
外语翻译
- draw, reel silk from cocoons; elegant compositions
- dévider un coco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𦃨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蘇遭切;《正韻》𡘋音騷。《說文》:繹繭出絲也。《禮・祭儀》:夫人繅三盆手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子皓切,音早 —— 義同。
义又,《五經文字》:繅,《禮》經或以爲薻藉之薻。《周禮・春官・典瑞》:王晉大圭執鎭圭,繅藉五采五就。【註】繅有五采文,所以薦玉。又,〈司几筵〉:加繅席畫純。【註】繅,讀爲藻。《儀禮・聘禮》:圭與繅,皆九寸。【註】雜采曰繅,古文或作藻,今文作璪。
义《集韻》:繅,或作繰、𦃐。《廣韻》:俗又作縿,非。
注解
〔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繅〕字拼音是sā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巢。
〔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āo] ⑴ 抽繭出絲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穌遭切頁碼第431頁,第5字續丁孫
繅
異體繅、𦃨
繹繭爲絲也。从糸巢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穌遭切頁碼第1025頁,第7行,第4字述
繹繭爲絲也。從糸巢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穌遭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571頁,第5字許惟賢第1119頁,第5字
繹繭爲絲也。从糸。巢聲。
段注穌遭切。二部。俗作繰。乃帛如紺色之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