焌
意思解释
焌
qū基本解释
①把燃烧着的东西弄灭。把香火儿~了。
②一种烹饪法,在热锅里加油,油热后先放作料,然后放菜。~油。~豆芽。
③用不带火苗的火烧烫。拿香火儿~一下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火烧。
焌,火烧。
burn;
2.[口]∶火灭。今俗指把燃烧物放入水中使熄灭 。
把香火焌了。
go out;
3.一种烹调方法,热油锅里放进佐料,再放蔬菜,迅速炒熟 。
焌豆芽。
fry;
4.另见 jùn。
国语辞典解释
焌
jùn详细解释
动
◎用火烧物。
《说文解字 · 火部》:“焌,然火也。”清 · 段玉裁 · 注:“以火烧物曰然。”《周礼 · 春官 · 菙氏》:“凡卜,以明火𦶟燋,遂吹其焌契,以授卜师,遂役之。”汉 · 郑玄 · 注:“焌,谓以契柱燋火而吹之也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焌
qū详细解释
1.借由与其他物体接触的方式,将燃烧物的火苗熄灭。
在水里焌炭火、用拖鞋焌灭烟头。
2.以不带火苗的微火烧。
裤管被蚊香焌了个洞。
3.一种烹饪方法。将材料放在热油锅里迅速炒熟,或将热油直接浇在菜肴上。
外语翻译
- to light
- éteindre par immersion dans de l'eau, méthode de cuisson, roussir à l'aide d'un objet incandescent, mettre le feu à, mettre à feu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韻會》:子峻切;《集韻》:祖峻切,𡘋音俊。《說文》:然火也。《周禮・春官・菙氏》:凡卜,以明火𤑔燋,遂龡其焌契,以授卜師。【註】杜子春云:焌,讀如英俊之俊,書亦或爲俊。
又,《廣韻》:子寸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祖寸切,𡘋音捘 —— 義同。《集韻》或作焞、燇。
又,《集韻》:徂悶切,音鐏。《周禮・春官・菙氏》〔註〕:康成謂讀如弋鐏之鐏。【疏】讀爲俊者,意取荆樵之中英俊者爲楚燉用之灼龜也;讀爲鐏者,意取銳頭以灼龜也。《集韻》或作燉。
又,《集韻》:祖管切,音纂 —— 義同。本作焞。〇【按】《周禮・春官》〔釋文〕:焌音俊;又,存悶反;又,祖悶反;又,祖管反 —— 四音皆可讀。
又,《廣韻》:倉聿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促律切,𡘋音黢。《廣韻》:火燒。
义又,《廣韻》:亦火滅也。
考證
《周禮・春官・菙氏註》康成謂讀如弋鐏之鐏。
謹照原文弋鐏改戈鐏。
注解
〔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。
〔焌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ū、jù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火、夋。
〔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ū] ⑴ 把燃烧着的东西弄灭⑵ 一种烹饪法,在热锅里加油,油热后先放作料,然后放菜⑶ 用不带火苗的火烧烫㈡ [jùn] ⑴ 点火烧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子寸切、倉聿切頁碼第334頁,第6字續丁孫
焌
然火也。从火夋聲。《周禮》曰:「遂䶴其焌。」焌火在前,以焞焯龜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翠卒反頁碼第817頁,第3行,第3字述
然也。從火夋聲。《周禮》曰:「遂炊其焌。」焌火在前,以焞焯龜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子寸切、倉矞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918頁,第3字許惟賢第838頁,第2字
然火也。
段注以火燒物曰然。
从火。夋聲。
段注子寸切。又倉矞切。十三部。
《周禮》曰:遂䶴其焌。
段注《周禮》垂氏曰:凡卜,以明火𤑔燋。遂龡其焌契。以授卜師。注云:焌讀如戈鐏之鐏。謂之契柱燋火而吹之也。《士喪禮》。楚𤑴置於燋。在龜東。楚𤑴卽契。所用灼龜也。燋謂炬。其存火(三字當依《士喪禮》注作所以然火者也)。
焌火在歬。㠯𤑴焯龜。
段注此許引《周禮》而釋其焌之義。似有舛誤。依鄭注則契卽楚𤑴。楚𤑴柱於炬然之。用以灼龜。焌者,謂吹而然之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