譊
言部19画左右结构U+8B4A
意思解释
譊
náo基本解释
◎〔~~〕喧嚷,争辩,如“彼唯人言之恶闻,奚以夫~~为乎?”
详细解释
动词
1.争辩;喧嚣。
譊,恚呼也。从言,譊声。 譊,鸣也。 譊譊,喧也。 里中一何譊譊。
argue; debate; clamour; hullabaloo;
2.通“挠”。挑逗。
怒而譊之。
tease; provoke;
外语翻译
- wrangling; to quarrel
- contention, querelle, se disput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女交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尼交切;《韻會》:泥交切,𡘋音鐃。《說文》:恚呼也。【徐曰】聲高噪獰也。《廣雅》:鳴也、語也。《後漢・儒林傳》:雄所謂譊譊之學,各習其師。〈蜀志・孟光傳〉:光好《公羊春秋》,而譏呵《左氏》,每與來敏爭此二義,光常譊譊讙咋。《晉書・庾純傳》:臨時喧譊。
义又,《玉篇》:爭也。揚子《法言》:譊譊者天下皆訟也。【註】譊譊,爭聲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馨幺切,音憢 —— 懼也。與嘵同,或作憢。
注解
〔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譊〕字拼音是ná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堯。
〔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náo] ⑴ 〔~~〕喧嚷,争辩,如“彼唯人言之恶闻,奚以夫~~为乎?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女交切頁碼第72頁,第18字續丁孫
譊
恚呼也。从言堯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女交反頁碼第204頁,第1行,第1字述
恚呼也。從言尭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聲高噪獰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女交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380頁,第6字許惟賢第171頁,第9字
恚嘑也。从言。堯聲。
段注女交切。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