饉
意思解释
饉馑
jǐn基本解释
①蔬菜欠收。《爾雅•釋天》:“穀不熟為饑,蔬不熟為饉。”
②穀物欠收。《墨子•七患》:“一穀不收謂之饉,二穀不收謂之旱。”
③通“殣”。餓死。亦指餓死的人。《文選•班彪〈王命論〉》:“夫餓饉流隸,飢寒道路,思有短褐之襲,檐石之蓄。”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聲。从食,堇( qín )聲。本義: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。
2.同本義。
饉,蔬不熟曰饉。 可食之菜,皆不熟爲饉。 或紛擾之際,或荒饉之餘;威惠所加,罔不和輯。
vegetable failure;
3.穀物欠收。
一谷不收謂之饉,二谷不收謂之旱。 二谷不升謂之飢,三谷不升謂之饉。
crop failure;
4.通「殣」。餓死。餓死的人。
夫餓饉流隸,飢寒道路,思有短褐之襲,檐石之蓄。
person starved to death;
動
◎缺乏 多者不獨衍,少者不獨饉。——《鹽鐵論》 【漢典】。
lack;
国语辞典解释
饉馑
jǐn详细解释
名
1.蔬菜不成熟的情况。
《尔雅 · 释天》:“谷不熟为饥,蔬不熟为馑。”
2.五谷歉收的荒年。
《晋书 · 卷二六 · 食货志》:“兵革屡兴,荒馑荐及。”唐 · 白居易《除李逊京兆尹制》:“或纷扰之际,或荒馑之余;威惠所加,罔不和辑。”
外语翻译
- time of famine or crop failure
- Missernte (S)
- disette de légumes, 3 ans sans récolt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渠遴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渠吝切;《正韻》:具吝切,𡘋音僅。《廣韻》:無穀曰飢,無菜曰饉。《論語》:因之以飢饉。
义又,《韓詩外傳》:三穀不升謂之饉。
义《字彙補》亦作𩞎。
注解
〔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食部。
〔饉〕字拼音是jǐ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飠、堇。
〔饉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食,堇( qín )聲。本义是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。
〔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ǐn] ⑴ 蔬菜欠收。《爾雅•釋天》:“穀不熟為饑,蔬不熟為饉。”⑵ 穀物欠收。《墨子•七患》:“一穀不收謂之饉,二穀不收謂之旱。”⑶ 通“殣”。餓死。亦指餓死的人。《文選•班彪〈王命論〉》:“夫餓饉流隸,飢寒道路,思有短褐之襲,檐石之蓄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渠吝切頁碼第165頁,第15字續丁孫
饉
異體𩞎
蔬不孰爲饉。从𠊊𡏳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反切其吝反頁碼第413頁,第2行,第2字述
蔬不熟爲饉。從食堇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渠吝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886頁,第2字許惟賢第393頁,第5字
蔬不孰爲饉。
段注釋《天文》。按許書無蔬字。此蔬當是本作疏。疏之言疋也。凡艸菜可食者,皆有根足而生也。
从𠊊。堇聲。
段注渠吝切。十三部。
白话解释
馑,因气候原因蔬菜不得成熟叫“馑”。字形采用“食”作边旁,采用“堇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