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浹的意思解释

氵部10画左右结构U+6D79

氵部

10画

7画

左右结构

IDWW

EKOO

VGOO

34188

U+6D79

4411343434 点、点、提、横、撇、点、撇、点、撇、捺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jiā

基本解释

浸漬;透徹。《爾雅,釋言》:“浹,徹也。”

通達;透過。《荀子•解蔽》:“其所以貫理焉,雖億萬已不足以浹萬物之變,與愚者若一。”

周匝。《小爾雅•廣言》:“浹,匝也。”

遍及;滿。《説文新附•水部》:“浹,洽也。”

融洽。唐韓愈《新修滕王閣記》:“其歲九月,人吏浹和。”

详细解释

1.形聲。从水,夾聲。本義:溼透。

2.同本義。

汗出背。 明 · 袁宏道《滿井遊記》

汗流浹背;浹髓淪肌,浹髓滄膚,浹淪肌髓(深入骨髓,浸透肌膚;喻感受深切)

saturate;

3.通達,理解。

其所以貫理焉,雖億萬已不足以萬物之變,與愚者若一。 《荀子》

understand;

形容词

1.整個兒的。

辰之間而楚克其三都。 《左傳 · 成公九年》

浹歲(一整年);浹時(一季);浹月(一個月);浹辰(十二天);浹旬(一旬,十天)

full;

2.融洽。

其歲九月,人吏和。 唐 · 韓愈《新修滕王閣記》

on friendly terms;

xiá

基本解释

〔浹渫〕水流廣大貌。《集韻•洽韻》:“浹,浹渫,水皃。”

国语辞典解释


jiá

详细解释

1.透澈、浸透。

《淮南子 · 原道》:“不浸于肌肤,不浃于骨髓。”《后汉书 · 卷一〇 · 献帝伏皇后传》:“操出,顾左右,汗流浃背。”

2.通达。

《荀子 · 解蔽》:“其所以贯理焉,虽亿万已不足浃万物之变,与愚者若一。”

3.循环一周。如天干由甲日至癸日称为“浃日”;地支由子日至亥日称为“浃辰”。

融洽。

唐 · 韩愈《新修滕王阁记》:“其岁九月,人吏浃和。”

遍。

明 · 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 · 卷一〇上 · 滇游日记十二》:“山雨忽来,倾盆倒峡,浃地交流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jiá

详细解释

1.《书》周遍;满。

倾盆大雨,浃地交流。

2.《书》湿透;浸透。

汗流浃背。

3.《书》通流;透彻。

沦肌浃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saturate, drench; damp, wet
  • sättigen, durchtränken (V)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 )

唐韻》:子協切;《集韻》:卽協切,𡘋𠗉爾雅・釋言》:徹也。【疏】謂潤澤浹洽相霑徹也。前漢・禮樂志》:教化浹洽。

又,周浹,猶周匝也。荀子・君道篇》:先王審禮,以旁皇周浹于天下。

又,《左傳・宣九年》:浹辰之閒,楚克三都。【註】浹辰,謂自子至亥,周匝十二日也。〈楚語〉:近不過浹日。【註】浹日,謂從甲至癸也。

又,通作挾。周禮・天官》:使萬民觀治象,挾日而斂之。

又,《集韻》:轄夾切,音洽 —— 浹渫,水貌。郭璞〈江賦〉:長波浹渫。【註】浹渫,水滂溏也。

注解

〔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浹〕字拼音是jiā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夾

〔浹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水,夾聲。本义是溼透。

〔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ā] ⑴ 浸漬;透徹。《爾雅,釋言》:“浹,徹也。”⑵ 通達;透過。《荀子•解蔽》:“其所以貫理焉,雖億萬已不足以浹萬物之變,與愚者若一。”⑶ 周匝。《小爾雅•廣言》:“浹,匝也。”⑷ 遍及;滿。《説文新附•水部》:“浹,洽也。”⑸ 融洽。唐韓愈《新修滕王閣記》:“其歲九月,人吏浹和。” [xiá] ⑴ 〔浹渫〕水流廣大貌。《集韻•洽韻》:“浹,浹渫,水皃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協切頁碼377頁,第4

浹洽也。从也。从水夾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