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捕的意思解释

扌部10画左右结构U+6355

扌部

10画

7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RGEY 86,RSY 98

QIJB

DFB

53027

2198

1822

U+6355

1211251124 横、竖钩、提、横、竖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竖、点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捉,逮。~捉。~获。~杀。巡~。缉~。~风捉影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手,甫声。捕的原始意义是追捕逃亡的奴隶。本义:捕捉,捉拿。

2.同本义。

,取也。 《说文》遣吏分曹逐诸灌氏支属。 《汉书 · 灌夫传》吏无追甫之苦。 《汉书 · 韩延寿传》变斗杀伤伍邻。 《急就篇》至高邮,制府檄下,几以系死。 文天祥《指南录 · 后序》他郡国吏欲来亡人者,讼共禁弗予。 《史记 · 吴王濞列传》鼠不如狸狌。 《庄子 · 秋水》影而视之。 《周髀算经》武陵人鱼为业。 晋 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者既不至。 清 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而吾以蛇独存。 唐 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捕鱼;捕快(旧时官府中专事捉拿强盗的差役);捕书(清代地方衙门掌管捕捉罪犯的书吏);捕生(捕捉野生动物)

catch; arrest;

3.追寻,搜寻。

而抄南海馆之报忽至。 清 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诏使孺卿逐 《汉书 · 李广苏建传》

捕援(索求推举)

seek;

名词

1.旧时衙门担任缉捕的差役 。

捕厅(称州、县官署的辅佐官,如县丞、典史、吏目等。多负责缉捕盗匪);捕头(巡捕的头目)

policeman;

2.姓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捉拿、擒住。

《文选 · 张衡 · 四愁 诗 · 序》:“下吏收捕,尽服擒诸豪侠。”

逮捕、缉捕、拒捕、拘捕。

2.猎取。

《文选 · 扬雄 · 长杨赋》:“张罗罔罝罘,捕熊罴豪猪。”《文选 · 束晳 · 补亡诗六首之一》:“凌波赴汨,噬鲂捕鲤。”

1.古代的基层治安人员。

巡捕、捕快。

2.姓。如汉代有捕巡。

详细解释

(一)之又音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擒;捉拿。

逮捕、缉捕、捕捉、拘捕。

2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arrest, catch, seize
  • attraper, saisir, prendre, captur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 )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薄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蒲故切,𡘋音步。說文》:取也。增韻》:擒捉也。

又,其人在而直追取之曰逮。其人亡而討捕之曰捕。前漢・灌夫傳》:遣吏分曹逐捕。又,〈韓延壽傳〉:吏無追捕之苦。

又,姓。漢捕巡。

又,《集韻》:方遇切,音付 —— 擊取也。與搏同。

注解

〔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捕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甫,五行属

〔捕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甫声。捕的原始意义是追捕逃亡的奴隶。本义是捕捉,捉拿。

〔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ǔ] ⑴ 捉,逮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薄故切頁碼407頁,第29

捕取也。从手甫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盤怖反頁碼978頁,第4行,第3

捕取也。從手甫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薄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436頁,第2許惟賢1059頁,第5

捕取也。

段注此與搏義別。

从手。甫聲。

段注薄故切。五部。

白话解释

捕,抓获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甫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,從手、甫聲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同。字從「手」為義符,表示是手部的動作;從「甫」為聲符,不兼義,依《說文》,「甫」字本義為「男子美稱也」,此義與「捕」無關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