蚬
虫部10画左右结构U+86AC
意思解释
蚬蜆
xiǎn基本解释
◎软体动物,介壳形状像心脏,表面暗褐色,有轮状纹,内面色紫,栖淡水软泥中。肉可食,壳可入药。亦称“扁螺”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小蛤的一类 。软体动物,介壳圆形或心脏形,表面有轮状纹。生活在淡水中或河流入海的地方。
蚬子(蚬的俗称);蚬壳(蚬的甲壳)
clam;
外语翻译
- a variety of bivalves
- corbiculida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胡典切,音峴 —— 蟲名。《說文》:螠女也。詳螠字註。
又,《集韻》:胡千切,音賢 —— 義同。
又,呼典切,音顯。《類篇》:小蛤。《隋書・劉臻傳》:好啖蜆,以父諱顯,因呼蜆爲扁螺。
义又,湖名。《史記・夏本紀》〔註〕:三江,一江東南上七十里,自蜆湖名曰上江。
义或作𧖙。
考證
《說文》螠女也。
謹照原文螠改縊。
注解
〔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蜆〕字拼音是xi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見。
〔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ǎn] ⑴ 軟體動物,介殼形狀像心臟,表面暗褐色,有輪狀紋,內面色紫,棲淡水軟泥中。肉可食,殼可入藥。亦稱“扁螺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胡典切頁碼第443頁,第11字續丁孫
蜆
縊女也。从虫見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胡典切頁碼第1047頁,第1行,第2字述
縊女也。從虫見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胡典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665頁,第5字許惟賢第1159頁,第13字
縊女也。
段注與《釋蟲》同。郭云:小黑蟲。赤頭。憙自經死。故曰縊女。
从虫。見聲。
段注胡典切。十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