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阢的意思解释

阝部5画左右结构U+9622

阝部

5画

3画

左右结构

BGQN

NLMU

YGR

71212

5867

U+9622

52135 横折折折钩/横撇弯钩、竖、横、撇、竖弯钩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〔~陧( niè )〕局势、局面、心情等不安定。亦作“杌臬”,“兀臬”。

石山上戴土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上面覆盖着土的石山。

,石山戴土也。 《说文》

earth-capped rock mountain;

2.危急不安的样子。

unstable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参见“阢陧”条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参见【阢陧】。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阜部 )

唐韻》、《集韻𡘋五忽切,音兀。說文》:石山戴土也。集韻》或作峞。

又,《集韻》:魚屈切,音崛。又,語韋切,音巍 —— 義𡘋同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𡘋吾回切,音桅。玉篇》:崔也。集韻》:高貌。與隗同。釋名》:危,阢也。阢阢不固之言也。

玉篇》亦作峞。

注解

〔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阜部

〔阢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⻖、兀,五行属

〔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ù] ⑴ 〔~陧( niè )〕局势、局面、心情等不安定。亦作“杌臬”,“兀臬”。⑵ 石山上戴土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五忽切頁碼480頁,第30

阢石山戴土也。从𨸏从兀,兀亦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五忽反頁碼1121頁,第5行,第1

阢石山戴土也。從𨸏兀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五忽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935頁,第2許惟賢1276頁,第2

阢石山戴土也。

段注戴小徐作載。《釋山》曰:石戴土謂之崔嵬。然則崔嵬一名阢也。

𨸏。兀聲。

段注五忽切。十五部。《玉篇》午回切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