𧞓
衤部19画左右结构U+27793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唐韻》同「𪗋」。
注解
〔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𧞓〕字拼音是z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衤、齊。
〔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ī] ⑴ 同“𪗋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卽夷切頁碼第274頁,第13字續丁孫
𪗋
異體𧞓
緶也。从衣亝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子思反頁碼第702頁,第7行,第4字述
緶。從衣齊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禮》𪗋縗字,謂鍬衣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卽夷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584頁,第4字許惟賢第694頁,第7字
緶也。裳下緝。
段注各本無裳下緝三字。今依《韵會》補。依《釋名》當作緝下。緝下,橫縫緝其下也。綆者,緁衣也。緝同緁。漢時通用。《論語・鄉黨》孔注曰:衣下曰齊。《玉藻》。縫𪗋倍要。《正義》曰:𪗋謂裳之下畔。《深衣》。下𪗋如權衡以應平。注曰:𪗋,緝也。《禮・喪服》疏衰裳齊疏云:衰裳旣就。乃始緝之。故言齊在衰裳下。不比言斬在衰上也。按經傳多假齊爲之。亦省作𪗋。
从衣。𠫼聲。
段注卽夷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