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畐的意思解释

田部9画上下结构U+7550

田部

9画

4画

上下结构

会意字

GKLF

MRW

AJKI

10606

U+7550

125125121 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满。《説文•畐部》:“畐,滿也。”

容器名。无足鬲。清倪濤《六藝之一録》卷二百一十四:“畐,無足鬲也。”

同“幅”。《集韻•屋韻》:“幅,《説文》:‘布帛廣也。’亦省。”

基本解释

逼,迫。也作“偪”、“逼”。《玉篇•畐部》:“畐,腹滿謂之涌,腸滿謂之畐。”《廣韻•職韻》:“畐,道滿也。”

外语翻译


  • to fill; a foll of cloth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上 部首:田部 )

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房六切,音伏。說文》:滿也。从高省,象高厚之形。

又,《集韻》:芳六切,音蝮。又,《廣韻》:芳逼切;《集韻》:拍逼切,𡘋音堛 —— 義𡘋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方六切,音福 —— 與幅同,布帛廣也。

注解

〔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田部

〔畐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fú、b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𠮛、田

〔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ú] ⑴ 满。《説文•畐部》:“畐,滿也。”⑵ 容器名。无足鬲。清倪濤《六藝之一録》卷二百一十四:“畐,無足鬲也。”⑶ 同“幅”。《集韻•屋韻》:“幅,《説文》:‘布帛廣也。’亦省。” [bì] ⑴ 逼,迫。也作“偪”、“逼”。《玉篇•畐部》:“畐,腹滿謂之涌,腸滿謂之畐。”《廣韻•職韻》:“畐,道滿也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下反切芳逼切頁碼171頁,第6

異體

畗滿也。从高省,象高厚之形。凡畗之屬皆从畗。讀若伏。

附注朱芳圃《殷周文字釋叢》:「字象長頸鼓腹圜底之器。」「畐為盛器,充盈於中,因以象徵豐滿。」按:此篆《玉篇》、《廣韻》、《段注說文解字》皆楷化作「畐」,有別於「畗」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反切彼式反頁碼425頁,第4行,第1

畗滿也。從高省,象高厚之形。凡畗之屬,皆從畗。讀若伏。

鍇注臣鍇曰:「福、富從此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下反切芳逼切古音第一部頁碼917頁,第1許惟賢405頁,第11

畗滿也。

段注《方言》。悀偪滿也。凡以器盛而滿謂之悀。注言涌出也。腹滿曰偪。注言勅偪也。按《廣雅》悀愊滿也,本此。而《玉篇》云:腹滿謂之涌。腸滿謂之畐。與今本《方言》異。玄應書畐塞注曰:普逼切。引《方言》畐滿也。是則希馮,玄應所據《方言》皆作畐也。許書無偪,逼字。大徐附逼於《辵部》。今乃知逼仄,逼迫字當作畐。偪逼行而畐廢矣。《荀卿子》。充盈大宇而不窕。入卻穴而不偪。《淮南・兵略訓》。入小而不偪。處大而不窕。凡云不偪者,皆謂不塞。《淮南・俶眞訓》。處小隘而不塞。《要略訓》。置之尋常而不塞。《氾論訓》。內之尋常而不塞。《齊俗訓》。大則塞而不入。小則窕而不周。偪與塞義同。畐偪正俗字也。《釋言》曰:逼,迫也。本又作偪。二皆畐之俗字。

从高省。

段注謂󰑺也。

象高厚之形。

段注謂田也。

凡畐之屬皆从畐。讀若伏。

段注芳逼切。按畐伏二字古音同在第一部。今音同房六切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