攪
意思解释
攪撹
jiǎo基本解释
①擾亂。~亂。~哄。~鬧。~擾。
②拌。~拌。~勻。~動。~渾。
详细解释
動
1.形聲。從手,覺聲。本義:擾亂。
2.同本義。
攪,亂也。 袛攪我心。
攪攘(擾亂);攪惱(攪擾);攪家精(撥弄是非、尋釁鬧事,攪得家庭不和的人);攪屍靈(方言。頑皮、搗亂,使不安寧)
disturb;
3.混合;拌合;攪拌 。
攪合(攪拌);攪海翻江(形容水勢浩大。多比喻力量或聲勢極其壯大)
stir; mix;
4.胡鬧;嬉戲。
這不是攪嗎!
攪七念三(胡鬧);攪諢(戲謔)
act wilfully and make a scene;
国语辞典解释
攪撹
jiǎo详细解释
动
1.扰乱。
清 · 黄侃《西子妆 · 汀草绿齐》词:“追欢宴,却恨东风,搅起花一片。”
打搅、胡搅蛮缠。
2.用手或器具调匀物品。
把各种饲料放在一起搅匀。
3.搀杂、混合。
这是两件事,别搅在一起。
外语翻译
- disturb, agitate, stir up
- anregen, bewegen , ärgern, belästige , durcheinander bringen, beunruhigen , mischen, mixen
- remuer, mélanger, dérang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古巧切,音絞。《說文》:亂也。《增韻》:撓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祇攪我心。
义又,《廣韻》:手動也。方岳詩:搜攪平生書五車。或作捁。
又,《集韻》:下巧切 —— 同「㩭」。見㩭字註。
注解
〔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攪〕字拼音是jiǎ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覺。
〔攪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手,覺聲。本义是擾亂。
〔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ǎo] ⑴ 擾亂⑵ 拌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古巧切頁碼第406頁,第5字續丁孫
攪
亂也。从手覺聲。《詩》曰:「衹攪我心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根卯反頁碼第974頁,第5行,第1字述
亂也。從手覺聲。《詩》曰:「衹攪我心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古巧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423頁,第2字許惟賢第1053頁,第8字
亂也。
段注《毛傳》同。
从手。覺聲。
段注古巧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詩曰:衹攪我心。
段注《小雅・何人斯》文。衹各本譌作祇。誤。我行其野傳曰:衹,適也。唐人凡此訓必从衣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