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欂的意思解释

木部20画左右结构U+6B02

木部

20画

17画

左右结构

SAIF

DTEI

FEFD

44942

U+6B02

12341224411251124124 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横、竖、竖、点、点、提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点、横、竖钩、点

的组词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椽子。

〔~栌〕柱顶上承托栋梁的方木。

古书上说的一种树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参见“欂栌”条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参见【欂栌】。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 )

唐韻》:補各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伯各切,𡘋音博。說文》:壁柱也。西京謂之壁帶,今人謂之柀閒柱。一曰椽。

又,《玉篇》:欂櫨,枅也。增韻》:柱上柎也。禮・雜記》〔註〕:欂櫨,刻之爲山曰山節,謂柱上方木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博陌切,音百。類篇》:白各切,音薄 —— 義𡘋同。

又,《廣韻》:蒲革切,音䌟 —— 木名。又,《唐韻》:弼戟切;《集韻》:弼碧切,𡘋平入聲 —— 戸上木也。

注解

〔欂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〔欂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薄

〔欂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ó] ⑴ 椽子。⑵ 〔~栌〕柱顶上承托栋梁的方木。⑶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上反切補各切、弼戟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014頁,第2許惟賢447頁,第4

欂欂櫨,

段注逗。

柱上枅也。

段注《魏都賦》、《靈光殿賦》、《景福殿賦》、《長門賦》李注皆引《說文》。欂櫨,柱上枅也。《王莽傳》。爲銅薄櫨。師古曰:柱上枅也。亦本《說文》。枅今本作柎。誤。欂櫨,絫呼之也。單呼亦曰櫨。詞賦家或言欂櫨,或言櫨,一也。《釋名》曰:盧在柱端。如都盧負屋之重也。此單言櫨也。《廣雅》曰:欂謂之枅。此單言欂也。李善引《蒼頡篇》曰:枅,柱上方木。許說㮞也,欂櫨也,枅也,一物三名也。

從木。薄聲。

段注篇,韵皆有補各、弼戟二切。五部。按各本篆作𦼭。解云壁柱。從木蒪聲。而無欂篆。今尋文義。當有𦼭欂二篆。𦼭與楹樘爲類。欂則蒙上文㮞欂櫨也言之。淺人誤合爲一。正如鼏𠕪,袗袀之比。爲分別依類補正之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