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流的意思解释

氵部10画左右结构U+6D41

氵部

10画

7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IYCQ 86,IYCK 98

EYIU

VSZN

30112

3177

3387

U+6D41

4414154325 点、点、提、点、横、撇折、点、撇、竖、竖弯钩

𣲖𣹭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liú

基本解释

液体移动。~水。~汗。~血。~泪。~程。~泻。~质。~水不腐。汗~浃背。随波逐~(随着波浪起伏,跟着流水漂荡,喻没有主见,随着潮流走)。

像水那样流动不定。~转( zhuǎn )。~通。~寇。~浪。~离。~散。~失。~沙。~露。~萤。

传播。~言。~传。~芳。~弊。~毒。~行( xíng )。

指江河的流水。河~。江~。溪~。激~。奔~。

像水流的东西。气~。暖~。电~。

向坏的方面转变。~于形式。

旧时的刑罚,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。~放。~配。

品类,等级。~辈。~派。

指不正派。二~子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会意。本义:水流动。

2.同本义。

观其泉。 《诗 · 大雅 · 公刘》顄淡滂 《文选 · 马融 · 长笛赋》殷地。 清 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黄河水。 《乐府诗集 · 林兰诗》碧水东自此回。 唐 · 李白《望天门山》桃花水鳜鱼肥。 唐 · 张志和《渔歌子》

流迸(涌流而出);流水行云(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);流冰(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);流泉(流动的泉水);引申为流动。如:流丹(流动的红色;指流血);流脓搭水(流脓水)

flow;

3.顺水漂流。

譬彼舟,不知所届。 《诗 · 小雅 · 小弁》

流觞(在环曲水道;旁宴聚时,将杯放入水中,任其漂流,如停在某人面前,某人当即取饮);流柿(江中漂流的木片);流泊(在水面漂流);流花(水面漂流的落花)

drift about; be driven by the current;

4.漂没;移动不定;流浪。

君子和而 《礼记》

流穴(辖转流落,居无定所);流沔(流连沉溺)

lead a wandering life;

5.传布;扩散。

其故家贵俗,风善政,犹有存者。 《孟子 · 公孙丑上》

流风(遗风);流称(传颂);流闻(辗转传闻;流播);流迈(传播远方);流声(流播名声,流传的名声);流誉(传播声誉);流语(流传的话)

propagate; diffuse;

6.流露;显露 。

流韵(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)

reveal; betray;

7.放纵;无节制 。

流泆(放纵,放荡);流荡(放荡,交往不正当;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)

indulge in;

8.放逐,流放,古代五刑之一。

虽放 《史记 · 屈原贾生列传》于彘。(彘,晋地,在现在山西省霍县。周厉王后来被放到彘。) 《国语 · 召公谏厉王止谤》

流递(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);流户(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);流逐(流放);流囚(被流放的囚徒)

banish;

9.变化;演变 。

流离琐尾(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);流易(演变;变换)

change;

10.涂饰 。

流金(涂饰泥金)

paint;

11.通“留”。停留,停止。

旁行而不 《易 · 系辞上》

stay;

12.通“摎”。求取。

参差荇菜,左右之。 《诗 · 周南 · 关雎》

seek; take;

名词

1.河川;江河的流水。

而东行,至于北海。 《庄子》入海。 清 · 张廷玉《明史》不积小 《荀子 · 劝学》临清 晋 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飘荡。 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

流川(江河的流水);流温(谓流水温和);流涧(山间的流水)

river; stream of water;

2.像水流的东西 。

流馥云外(形容香飘万里);寒流;暖流;气流;电流

sth. resembling a stream of water; current;

3.潮流;风气 。

流化(犹流俗);流俗(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)

trend;

4.流派;派别。

道家者,盖出于史官。 《汉书 · 艺文志》

school; sect;

5.品类;等级。

滑稽之 明 · 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
三教九流;流亚(同一类人物);流比(同类比照类推);流伍(同辈;同类);流序(流品,等级)

school; class;

6.避难者 。

盲流

refugee;

形容词

流畅 。

流亮(流畅明白);流便(指文笔流畅,不滞涩);流美(流畅华美;流畅动听)

smoothly;

国语辞典解释


liú

详细解释

1.水的通称。

《史记 · 卷四 · 周本纪》:“武王渡河,中流,白鱼跃入王舟中,武王俯取以祭。”唐 · 李白《望庐山瀑布水》诗二首之二: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”

2.像水流的东西。

气流、暖流、电流、车流。

3.派别。

《汉书 · 卷一〇〇 · 叙传下》:“群言纷乱,诸子相腾。秦人是灭,汉修其缺,刘向司籍,九流以别。”

九流十家。

4.品类、等级。

上流、名流、第一流。

1.移动。

《易经 · 乾卦 · 九五》:“水流湿,火就燥。”唐 · 李白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诗:“孤帆远影碧山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

人口外流。

2.留传、散布。

《孟子 · 公孙丑上》:“德之流行,速于置邮而传命。”

流芳万世。

3.趋向。

《文选 · 曹丕 · 典论论文》:“贫贱则慑于饥寒,富贵则流于逸乐。”

流于形式。

4.放逐。

《国语 · 周语上》:“王不听,于是国莫敢出言,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”南朝宋 ·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· 任诞》:“宜流之海外,以正风教。”

5.放纵。

《国语 · 晋语一》:“肆侈不违,流志而行,无所不疚,是以及亡而不获追鉴。”

1.往来不定的。

流云、流民。

2.快速通过的、运转不停的。

宋 · 蒋捷《一翦梅 · 一片春愁待酒浇》词:“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”

流星、流年。

3.意外的、不明来处的。

流矢、流弹。

4.没有根据的。

流言、流誉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liú

详细解释

1.液体移动。

流淌、细水长流、汗流浃背、铁水奔流。

2.无固定方向地移动。

流沙、流亡、流浪、流弹(ㄉㄢˋ dàn)。

3.传下来;传布。

流传、流布、流芳千古、流风余韵。

4.向不好的或不利的方面转变。

流产、放任自流、流为娼妓。

5.水道中的流水。

截流、中流、溪流、激流。

6.像水流一样流动的东西。

寒流、电流、车流、土石流。

7.指源头以下的水流。

源远流长、源流并重、开源节流。

8.流派;等级。

不入流、三教九流、三流演员。

9.流放。

流配、处以流刑。

10.顺畅;不滞塞。

流畅、流利、流行。

11.量词。流明的简称。用于计算光通量(人眼所能感觉到的辐射能量)。一流等于一国际烛光照射在距离为一厘米、面积为一平方厘米平面上的光通量。台⃝即“流明”。(流明,英lumen)

12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flow, circulate, drift; class
  • fließen (V)​, strömen (V)​, zirkulieren (V)
  • courant, ordre, catégorie, coul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 )

古文: 㳅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力求切,音留。說文》:水行也。爾雅・釋言》:流,覃也。【疏】謂水之流,必相延及。詩・大雅》:如川之流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流,擇也、求也。詩・周南》:左右流之。

又,下也。詩・豳風》:七月流火。

又,流,漫無節制也。禮・樂記》:樂勝則流。

又,《書・禹貢》:二百里流。禮・王制》:千里之外曰采、曰流。

又,放也。書・舜典》:流宥五𠛬

又,視不端諦曰流。左傳・成六年》:鄭伯視流而行速。

又,走也。戰國策》:楚襄王流淹于城陽。【註】謂走而自匿。

又,《周禮・冬官・玉人》〔註〕:鼻勺曰流,凡流皆爲龍口。

又,《前漢・食貨志》: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。

又,《前漢・藝文志》:儒家流、道家流、隂陽家流、法家流、墨家流、縱橫家流、雜家流、農家流、小說家流,各有所從出,分九家。

又,流,布也。易・謙卦》:地道變盈而流謙。

又,流,轉也。禮・仲尼燕居》:周流無不徧。

又,張協〈七命〉:傾罍一朝,流湎千日。【註】齊顏色,均衆寡謂之流。

又,長流,官名。顏之推《家訓》:名治獄參軍爲長流。

又,黃流,酒名。詩・大雅》:黃流在中。

又,雙流,縣名。廣輿記》:屬成都府。

又,《韻補》叶𣼊如切,音閭。陸雲詩:樂奏聲哀,言發涕流;唯願君子,德與福俱。

又,叶力救切,音溜。傅𤣥詩:悠悠建平,皇澤未流;朝選于衆,乃子之授。

注解

〔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流〕字拼音是li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㐬,五行属

〔流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本义是水流动。

〔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iú] ⑴ 液体移动⑵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⑶ 传播⑷ 指江河的流水⑸ 像水流的东西⑹ 向坏的方面转变⑺ 旧时的刑罚,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⑻ 品类,等级⑼ 指不正派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力求切頁碼379頁,第2

𣹳

異體𣹭

𣹳水行也。从沝、㐬。㐬,突忽也。

異體𣴑

流篆文从水。
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从篆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里由反頁碼921頁,第6行,第1

流水行也。從沝,從㐬。㐬,突忽也。

鍇注臣鍇曰:「突忽猶疾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921頁,第6行,第2

篆文流從水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力求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267頁,第2許惟賢987頁,第2

流水行也。从沝㐬。

段注會意。力求切。三部。

㐬,突忽也。

段注㐬之本義謂不順忽出也。引申爲突忽。故流从之。

篆文从水。

段注流爲小篆。則𣹳爲古文,籒文可知。此亦二上之例也。或問曰:何不以流涉入《水部》,而附𣹳𣻣爲重文乎。曰:如是,則沝無所附。沝不附《水部》之末而爲部首者,以配屾部也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