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
意思解释
蘇苏
sū基本解释
①植物名(“紫蘇”或“白蘇”的種子,稱“蘇子”)。
②指須頭下垂物。流~。
③昏迷中醒過來。~生。~醒。死而復~。
④緩解,解除。以~其困。
⑤特指“江蘇省”、“蘇州市”~劇。~繡(蘇州的刺繡)。
⑥前“蘇聯”的簡稱。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把當時的工農民主政權組織稱爲“蘇維埃”;把當時的根據地稱爲“蘇區”。
⑦姓。
⑧見“嚕”字“嚕囌”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聲。从艸,穌( sū )聲。从艸,與植物有關。本義:植物名,即紫蘇。
2.同本義 。脣形科。一年生草本植物。莖方形,葉兩面或背面帶紫色,夏季開紅花或淡紅色花。莖、葉、種子入藥,嫩葉古用以調味,種子可榨油。
蘇子(紫蘇和白蘇的種子。可以入藥、榨油)
perilla;
3.柴草。
樵蘇脂燭,莫非種植之物也。
faggot;
4.須狀下垂的飾物。
金車玉作輪,躑躅青驄馬,流蘇金縷鞍。
pendant;
5.蘇維埃的簡稱 。
蘇區
short for Soviet;
6.江蘇省的簡稱 。
蘇劇
short for Jiangsu province;
7.蘇州市的簡稱 。
蘇杭(蘇州和杭州的並稱);蘇裱(蘇州裱字畫的技藝)
short for Suzhou city;
8.原蘇聯國名 。
中蘇關係
short for Soviet Union;
9.姓。
動
1.更生。
死而復生謂之蘇。 蘇,俗作甦。 蘇,息也,死而更生也。 更生爲蘇。 震蘇蘇。 傒予後,後來其蘇。 蟄蟲昭蘇。 蘇世獨立。 自言身化促織,輕捷善鬥,今始蘇耳。
蘇息(再生滋長);蘇生(甦醒;復活);蘇更(復活;甦醒);蘇復(恢復)“穌”
revive;
2.另見 sū (穌)
動
1.喚醒;昏迷後醒過來。
近撫之,氣息惙然。喜置榻上,半夜復甦。
蘇省(甦醒);蘇活(甦醒;復活);蘇興(猶甦醒)
wake up;
2.割草;取草。
行者踐其首脊,蘇者取而爨之而已。
mow;
3.引申爲取。
蘇糞壤以充幃兮。
take;
4.困頓後獲得休息 。
蘇息;蘇坐(散坐;隨便坐)
recover;
5.拯救;解救 。
蘇困(解除困苦);蘇枯(使枯萎的草木復活。比喻使困頓、災難中的人得到拯救);蘇世(猶醒世)
save; rescue;
1.蘇、囌 sū。
2.“嚕囌”( lūsū ),即“嚕囌”( lūsū )
国语辞典解释
蘇苏
sū详细解释
名
1.植物名。即紫苏。唇形科紫苏属,一年生草本。茎叶色紫,夏秋开红或淡红色花。叶与果实可入药,并供食用。为我国特产。
2.下垂的穗状装饰物。
南朝梁 · 简文帝《七励》:“金苏翠幄,玉案象床。”
流苏。
3.江苏省的简称。
4.苏州的简称。
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。
5.姓。如宋代有苏轼。
动
1.苏醒、死而复生。
《左传 · 宣公八年》:“晋人获秦谍,杀诸绛市,六日而苏。”
2.睡醒。
唐 · 杜荀鹤《早发》诗:“东窗未明尘梦苏,呼童结束登征途。”
3.获救、缓解。
《书经 · 仲虺之诰》:“徯予后,后来其苏。”唐 · 杜甫《江汉》诗:“落日心犹壮,秋风病欲苏。”
4.割草。
《史记 · 卷九二 · 淮阴侯传》:“樵苏后爨,师不宿饱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蘇苏
sū详细解释
1.植物名。紫苏。一年生草本。叶与果实可入药,并可供食用。
2.像丝一样下垂的装饰物。
流苏。
3.从昏迷中醒过来。也作“甦”、“穌”。
苏醒、复苏。
4.苏州的简称。
苏绣、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。
5.江苏的别称。
苏北、豫、皖、苏。
6.《书》割草。
樵苏后爨,师不宿饱(《史记‧卷九十二‧淮阴侯列传》)。
7.姓。
外语翻译
- revive, resurrect; a species of thyme; transliteration of 'Soviet'
- auferstehen, beleben , Su (Eig, Fam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素姑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孫租切,𡘋音酥。《說文》:桂荏也。《本草》:紫蘇。【註】蘇,从穌,舒暢也 —— 蘇性舒暢,行氣和血,故謂之蘇。蘇乃荏類,而味辛如桂,故《爾雅》謂之桂荏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蘇,芥草也,江淮南楚之閒曰蘇。
义又,木名。《詩・鄭風》:山有扶蘇。【傳】扶蘇,扶胥,小木也。
义又,流蘇。《西京雜記》:昭陽殿壁帶往往爲黃金釭,皆銜五色流蘇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〔註〕:蘇,析羽也。
义又,息也。《書・仲虺之誥》:后來其蘇。
义又,死更生。《戰國策》:勃然乃蘇。
义又,取也。屈原〈離騷〉:蘇壤以充幃兮。《綱目集覽》:取草曰蘇。
义又,《韻會》:蘇蘇,氣索貌。《易・震卦》:震蘇蘇。【註】恐懼不安之貌。王註:躁動貌。
义又,臺名。〈吳語〉:高高下下,以罷民于姑蘇。【註】姑蘇臺也。
义又,亭名。《後漢・郡國志》:襄國有蘇人亭。
义又,國名。〈魏志・東夷傳〉:諸國各有別色,名之爲蘇塗。
义又,姓。《書・立政》:司𡨥蘇公。【傳】忿生爲武王司𡨥,封蘇國。
又,《集韻》:山於切,音疋。《詩》扶蘇之蘇,徐邈讀疋。
又,《字彙補》:蘇故切,音傃。《荀子・議兵篇》:蘇刃者死。【註】蘇讀作傃,謂相向格鬭者。
注解
〔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蘇〕字拼音是sū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穌。
〔蘇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艸,穌( sū )聲。从艸,與植物有關。本义是植物名,即紫蘇。
〔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ū] ⑴ 植物名(“紫蘇”或“白蘇”的種子,稱“蘇子”)。⑵ 指須頭下垂物⑶ 昏迷中醒過來⑷ 緩解,解除⑸ 特指“江蘇省”、“蘇州市”⑹ 前“蘇聯”的簡稱。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把當時的工農民主政權組織稱爲“蘇維埃”;把當時的根據地稱爲“蘇區”。⑺ 姓。⑻ 見“嚕”字“嚕囌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素孤切頁碼第16頁,第20字續丁孫
蘇
桂荏也。从艸穌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孫呼反頁碼第104頁,第3行,第1字述
桂蘇荏也。從艸穌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素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91頁,第2字許惟賢第39頁,第5字
桂荏也。
段注桂上鍇本有蘇字。此複寫隷字刪之未盡者。蘇,桂荏。《釋艸》文。《內則》注曰:薌蘇,桂之屬也。《方言》曰:蘇亦荏也。關之東西或謂之蘇。或謂之荏。郭樸曰:蘇,荏類。是則析言之則蘇荏二物。統言則不別也。桂荏今之紫蘇。蘇之叚借爲樵蘇。
从艸。穌聲。
段注素孤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