歹
意思解释
歹
dǎi基本解释
◎不好、坏、恶。~人。~意。~毒(阴险狠毒)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象形。本作“歺”,音 è。甲骨文字形,象有裂缝的残骨。隶变作“歹”。“歹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歹”的字多与死、坏或不吉祥等义有关。
① ( è )本义:残骨。《说文》:“ 列骨之残也。” ②坏。
2.坏。与“好”相对。
莫怕!莫怕!我们不是歹人,我们是取经的和尚。 父亲做歹事,误我受此重罪。
bad; evil;
3.又指[身体]不健康的。
秦氏有几日好些,也有几日歹些。
4.在道德方面严重腐败的 。
歹徒(坏人;恶棍)
wicked;
5.带有险恶特点的 。
歹毒(阴险狠毒)
evil;
名词
1.奸细,有异心的人。
“歹" class=primary href=/zidian/zi-60>歹”者,北以是名反侧奸细之称。
spy;
2.不端行为 。
为非作歹。
misdeeds;
国语辞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bad, vicious, depraved, wicked
- schlecht (Adj), übel
- mauvais, vicieux, 78e radical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𡰮
同「𣦵」,俗省;本作,隷作歺。《俗書正誤》:歹,音遏。《長箋》:今誤讀等在切,爲好字之反。
注解
〔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歹部。
〔歹〕字拼音是dǎi,独体字,五行属水。
〔歹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本作“歺”,音 è。甲骨文字形,象有裂缝的残骨。隶变作“歹”。“歹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歹”的字多与死、坏或不吉祥等义有关。本义是残骨。《说文》:“ 列骨之残也。” ②坏。
〔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ǎi] ⑴ 不好、坏、恶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五割切頁碼第126頁,第17字續丁孫
𣦵
異體歺、歹、𣦶
𠛱骨之殘也。从半冎。凡歺之屬皆从𣦵。讀若櫱岸之櫱。
鉉注徐鍇曰:「冎,剔肉置骨也。歺,殘骨也。故从半冎。」
鉉注臣鉉等曰:義不應有中一。秦刻石文有之。
𡰮
異體𡰤
古文歺。
附注鈕樹玉校錄:「《玉篇》作『歹』,重文作『歺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顏遏反頁碼第327頁,第1行,第1字述
𠛱骨之殘也。從半冎。凡歺之屬,皆從歺。讀若櫱岸之櫱。
鍇注臣鍇曰:「冎,剔肉置骨也;歺,殘骨,故從半冎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327頁,第2行,第1字述
古文歺。
鍇注臣鍇曰:「殘骨形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五割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643頁,第3字許惟賢第287頁,第9字
𠛱骨之殘也。
段注《刀部》曰:𠛱,分解也。殘當作㱚。許殘訓賊。㱚訓餘。後人輒同之也。
从半冎。
段注冎,剔人肉置其骨也。半冎則骨殘矣。鉉曰:不當有中一。《秦刻石》文有之。
凡歺之屬皆从歺。讀若櫱岸之櫱。
段注櫱岸未聞。櫱當作屵。屵者,岸高也。五割切。櫱音同。葢轉寫者以其音改其字耳。十五部。《五經文字》、《九經字樣》音兢。非。
古文歺。
段注古文殂,古文殪,古文死,古文伊皆從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