涢
氵部10画左右结构U+6DA2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王分切,音雲 —— 水名。《水經注》:溳水,出蔡陽縣東南大洪山。
义又,州名。《廣輿記》:德安府,春秋爲鄖子國,後周曰溳州。
又,《廣韻》:于敏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羽敏切,𡘋音隕 —— 濜溳,波相次也。郭璞〈江賦〉:溭淢濜溳。
注解
〔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溳〕字拼音是yú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員。
〔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ún] ⑴ 见“涢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王分切頁碼第362頁,第21字續丁孫
溳
水。出南陽蔡陽,東入夏水。从水員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羽分反頁碼第890頁,第2行,第1字述
水,出南陽蔡陽,東入夏水。從水員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王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130頁,第1字許惟賢第929頁,第2字
溳水。出南陽蔡陽。東入夏水。
段注南陽郡蔡陽,二志同。故城當在今湖北德安府隨州境內。夏水見上文沔字下。《水經》曰:溳水,出蔡陽縣。東南過隨縣西。又南過江夏安陸縣西。又東南入於夏。酈云:溳水,出縣東南大洪山。山在隨郡之西南。竟陵之東北。槃基所跨,廣員百餘里。今溳水出大洪山之陰。東南經隨州應山縣,安陸縣,雲夢縣,應城縣。至漢川縣溳口塘入漢。源流長五百里。入漢,卽古之入夏水也。今漢夏不分。
从水。員聲。
段注王分切。十三部。按水徑德安府治,卽古鄖國也。鄖葢以水得名。《水經注》曰:隨水至安陸縣故城西入於溳。故鄖城也。《左傳》定四年。吳敗楚於柏舉。及於淸發。葢溳水兼淸水之目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