撥
意思解释
撥拨
bō基本解释
①治理;整頓。如。撥亂反正。
②分開;撥開。
③指點。如。點撥。
④碰撞;摩擦。
⑤彈撥絃樂器。又指套在指上的撥弦工具和彈奏的一種手法。
⑥潑;灑潑。
⑦掉轉。
⑧分出;調配。如。撥糧;撥款。
⑨廢棄;除去。
⑩滅絕;斷絕。
⑪不正。
⑫梳具。
⑬用同“醱”。再釀酒。
⑭方言。給,給予。
⑮紼,牽引靈車的繩子。
详细解释
動
1.形聲。从手,發聲。本義:治理。
2.同本義。
撥,治也。 玄王桓撥。 撥亂世,反諸正,莫近諸《春秋》。
撥煩(治理煩雜的事務);撥亂(治理亂政;平定禍亂);撥畦(整治田畦);撥通(開導;啓發)
administer;
3.撥動東西;分開;撥開。
香爐風雪撥簾看。 乃奮臂以指撥眥。 試以豬鬣撩撥蟲須,仍不動。
撥風(像撥開大風的樣子,速度異常之快);撥火兒(撥動火種使火燒得旺,比喻挑撥);撥置(挑撥);撥嘴(拌口舌);撥正(撥動使正;曲與直)
stir; poke;
4.調撥。
吾與汝二萬五千精兵,再撥一員上將,相助你去。
撥款;撥降(發下);撥發(調撥發運);撥換(調換);撥兌(調撥;掉換)
allocate;
5.廢棄。
秦撥古文。
撥置(廢置;挑撥);撥棄(拋開,丟棄);撥捐(猶潑棄,傾棄)
abandon;
6.排除。
雖然如此,早晚定撥冗而來。
get rid of;
7.斷絕,折。
枝葉未有害,本實先撥。
break;
8.彈撥。
轉軸撥絃三兩聲,未成曲調先有情。
pluck a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;
9.碰撞;撞擊。
將軍金甲夜不脫,半夜軍行戈相撥。
impact;
10.掉轉 。
撥轉(掉轉;轉動;回心轉意);撥轉文詞(調轉話題)
turn around;
名词
◎撥子 曲終收撥當心劃,四弦一聲如裂帛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》
plectrum;
量词
◎一羣因共同利益、目的或任務而結合在一起的人 。
分成兩撥兒。
group;
国语辞典解释
撥拨
bō详细解释
动
1.横向推开或排除。
拨草、拨云见日。
2.用手转动、挑动或拉动。
拨钟、拨弦、拨转马头。
3.扭转。
《公羊传 · 哀公十四年》:“拨乱世,反诸正。”
4.提出部分发放。
拨一笔基金给孤儿院。
5.碰触撞击。
唐 · 岑参《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》诗:“将军金甲夜不脱,半夜军行戈相拨。”
名
1.挑动、弹动弦索乐器的用具。
唐 · 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曲终收拨当心画,四弦一声如裂帛。”
2.量词。计算成批或分组人群的单位。
有一拨人马刚打这里经过。、分成两拨人进行工作。
两岸词典解释
撥拨
bō详细解释
1.推开;推离;分开。
拨开、拨门、拨冗、拨云见月。
2.挑动;转动。
拨弄、撩拨、因时差关系,时间拨慢四小时。
3.弹(ㄊㄢˊ tán)。
拨弦、拨吉他。
4.发放;调配。
拨给、拨用、拨款。
5.掉转。
拨头便走、拨马往草地上跑。
6.《书》治理;整顿。
拨乱世,反诸正,莫近诸春秋(《公羊传‧哀公十四年》)。
7.量词。用于计算成批或分组的人、事物。
一拨人马、将团员分成两拨。
外语翻译
- move; dispel; distribute; plectrum, play stringed instrument
- wählen (eine Nummer (Telefon))
- remuer, pousser, allouer, composer un numéro de téléphone, (classificateur pour groupe (de personnes)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北末切,音鉢。《說文》:治也。《詩・商頌》:𤣥王桓撥。《公羊傳・哀十四年》:撥亂世,反諸正,莫近於春秋。
义又,除也。《前漢・司馬遷傳》:秦撥去古文,焚滅詩書。
义又,發揚貌。《禮・曲禮》:衣毋撥。
义又,《增韻》:捩開也。又,轉之也。《戰國策》:弓撥矢鉤。【註】撥,弓反也。
义又,葬具。《禮・檀弓》:廢輴而設撥,竊禮之不中者也。【註】撥可撥引輴車,所謂紼也。
义又,鼓弦之物。《唐書・蘇頲傳》:皇甫恂使蜀,檄取庫錢,市琵琶捍撥玲瓏鞭,頲不肯予。
义又,叱撥,良馬名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蒲襏切,音跋 —— 絕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枝葉未有害,本實先撥。【疏】撥者,撥去之,去其餘根,故猶絕也。
又,《詩》:〔朱傳〕叶方吠切,音廢。又,叶必列切,音龞 —— 義𡘋同。
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普活切,音潑 —— 芟草也。與發同,亦作𢯸。
又,撥剌,張弓貌。張衡〈思𤣥賦〉:彎威弧之撥剌。【註】剌,音力達反。
又,《史記索隱》:房越切,音伐 —— 謂大楯也。《史記・孔子世家》:會于夾谷,齊有司請奏四方之樂,于是旍旄羽祓、矛戟劒撥,鼓譟而至。《集韻》作瞂。
考證
《詩・大雅》枝葉未有害,本實先撥。《疏》撥者,撥去之,去其餘根,故猶絕也。
謹按故猶絕也四字是釋箋之詞,當先箋後疏。謹改爲箋撥,猶絕也。疏撥去餘根,故猶絕也。
注解
〔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撥〕字拼音是bō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發。
〔撥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手,發聲。本义是治理。
〔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ō] ⑴ 治理;整頓。如⑵ 分開;撥開。⑶ 指點。如⑷ 碰撞;摩擦。⑸ 彈撥絃樂器。又指套在指上的撥弦工具和彈奏的一種手法。⑹ 潑;灑潑。⑺ 掉轉。⑻ 分出;調配。如⑼ 廢棄;除去。⑽ 滅絕;斷絕。⑾ 不正。⑿ 梳具。⒀ 用同“醱”。再釀酒。⒁ 方言。給,給予。⒂ 紼,牽引靈車的繩子。㈡ [fá] ⑴ 通“瞂”。大盾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北末切頁碼第405頁,第6字續丁孫
撥
治也。从手發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北末反頁碼第972頁,第3行,第1字述
治也。從手發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北末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416頁,第6字許惟賢第1050頁,第8字
治也。
段注《公羊傳》。撥亂世。反諸正。何注曰:撥猶治也。何言猶者,何意撥之本義非治。撥之所以爲治也。許則直云治。
从手。發聲。
段注北末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