炕
意思解释
炕
kàng基本解释
①北方用砖、坯等砌成的睡觉的台,下面有洞,连通烟囱,可以烧火取暖。~席。火~。土~。
②烤。把湿衣服放在火边~一~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火,亢声。本义:干,烘干。
2.同本义。
炕,干也。 炕,曝也。 炕火曰炙。 君炕阳而暴虐。
把湿褥子在炕上炕一炕。
bake or dry by the heat of a fire;
3.断绝。
西揖彊秦之相,扼其咽,炕其气,附其背而夺其位。
break off; cut off;
名词
◎中国北方住宅里用砖或土坯砌成,上面铺席,下有孔道和烟囱相通,可以烧火取暖的床。
客则鼾睡炕上矣。
炕幔(炕前的帘子;遮挡炕上睡人的围布);炕柴灶(北方一种与炕床相通的锅灶,烧饭兼可取暖);炕几(炕桌)
kang, a heatable brick bed;
形容词
1.干渴。
老牛呵!你水有咧,草有咧,不饿不炕了。
thirsty;
2.急躁。
华臣炕暴失义。
炕暴(性情急躁横暴)
irritable; irascible;
国语辞典解释
炕
kàng详细解释
名
◎大陆北方地区各地用砖或泥坯在屋里砌成的卧榻。下有孔道,与烟囱相通,可生火取暖。
明 · 张自烈《正字通 · 火部》:“炕,北地暖床曰炕。”《儿女英雄传 · 第八回》:“拉起衬衣裳的短袄来,擦了擦手,跳下炕来。”
动
◎烤、烘干。
炕饼、炕肉。《诗经 · 小雅 · 瓠叶》有兔斯首,燔之炙之句下 · 汉 · 毛亨 · 传:炕火曰炙。唐 · 孔颖达 · 正义:炕,举也。谓以物贯之而举于火上以炙之。
外语翻译
- the brick-bed in northern China
- am Feuer erhitzen oder trocknen , aus Ziegeln gemauerte beheizbare Schlafbank , Ondol ("Fußbodenheizung") (S)
- lit en briques, rôtir, sécher au feu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苦浪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口浪切,𡘋音抗。《說文》:乾也。《玉篇》:乾極也。《韻會》:愆陽曰炕旱。《前漢・五行志》:炕陽暴虐。【註】炕陽者,枯涸之意。《韻會》:炕陽,張皇自大貌。
义又,《玉篇》:炙也。《廣韻》:火炕。《詩・小雅》:燔之炙之。【傳】炕火曰炙。【疏】炕,舉也 —— 謂以物貫之而舉於火上以炙之。
义又,絕也。揚雄〈解嘲〉:炕其氣。【註】師古曰:炕,絕也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北地煗牀曰炕。
义又,《韻會》:通作亢。《前漢・王莽傳》:皆炕龍絕氣。【註】《易》亢龍有悔。
义又,同「抗」。揚雄〈甘泉賦〉:炕浮柱之飛榱。【註】師古曰:炕,與抗同,舉也 —— 言舉立浮柱而駕飛榱。
又,《廣韻》:呼郎切;《集韻》:虛郎切,𡘋音。《廣韻》:煑胘。《集韻》:張也。《爾雅・釋木》:守宮槐,晝聶宵炕。【註】槐葉晝日聶合,而夜炕布者,名守宮槐。【疏】炕,張也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丘岡切,音康 —— 灼也。
又,苦朗切,音慷。《爾雅》宵炕〔釋文〕:炕,吁朗切。〇【按】《五音集韻》二唐炕字註云又苦朗切,而二蕩失載。今从《爾雅釋文》及《五音集韻》註增。
注解
〔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。
〔炕〕字拼音是kà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火、亢,五行属火。
〔炕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火,亢声。本义是干,烘干。
〔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àng] ⑴ 北方用砖、坯等砌成的睡觉的台,下面有洞,连通烟囱,可以烧火取暖⑵ 烤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苦浪切頁碼第337頁,第26字續丁孫
炕
異體𤇛
乾也。从火亢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看藏反頁碼第824頁,第4行,第2字述
乾也。從火亢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曰:「晝聶宵炕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苦浪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941頁,第6字許惟賢第849頁,第6字
乾也。
段注謂以火乾之也。《五行志》曰:君炕陽而暴虐。師古曰:凡言炕陽者,枯涸之意。謂無惠澤於下也。《釋木》曰:守宫槐,葉晝聶宵炕。郭云:晝日聶合而夜炕布。
从火。亢聲。
段注苦浪切。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