炭
意思解释
炭
tàn基本解释
①把木材和空气隔绝,加高热烧成的一种黑色燃料。木~。~素。~笔。~画。
②像炭的东西。山楂~。
③煤。石~。焦~。泥~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火,岸省声。本义:木炭。
2.同本义。
炭,烧木余也。 火所烧余木曰炭。 坐于涂炭。 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
木炭;草炭;骨炭;活性炭;炭炉(烧木炭的炉子);炭薪(柴炭);炭精纸(一种涂有炭精供复写的纸);炭笔(用细木枝烧焦或用炭粉制成的笔);炭冰(炭热而冰冷。喻不能相容);炭火(燃烧的炭)
charcoal;
3.像炭的东西 。
山楂炭。
charcoal-like thing;
4.火。比喻灾难;困苦。
fire;
5.〈方〉∶煤炭,也称石炭。
为其主人入山作炭。
coal;
6.姓。
国语辞典解释
炭
tàn详细解释
名
1.含碳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或加热时所得到的残留物。
《说文解字 · 火部》:“炭,烧木余也。”
焦炭、木炭。
2.方言。指煤。
明 · 张自烈《正字通 · 火部》:“炭,石炭。今西北所烧之煤,即石炭。”《史记 · 卷四九 · 外戚世家》:“(少君)至宜阳,为其主入山作炭,(寒)暮卧岸下百余人,岸崩,尽压杀卧者,少君独得脱,不死。”
3.姓。如汉代有炭虬。
外语翻译
- charcoal; coal; carbon
- Kohle (S), Holzkohle (S), Tan (Eig, Fam)
- charbon de boi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他案切;《正韻》:他晏切,𡘋音歎。《說文》:燒木餘也。从火,岸省聲。《玉篇》:灺也、火也。《禮・月令》:草木黃落,乃伐薪爲炭。
义又,塗炭,塗泥也、炭火也。《書・仲虺之誥》:民墜塗炭。
义又,蜃炭。《周禮・秋官・赤犮氏》:掌除牆屋,以蜃炭攻之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石炭,卽今西北所燒之煤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豫章郡出石,可燃爲薪。徐陵〈春情〉詩:石炭擣輕紈。
义又,烰炭,俗作麩炭。白居易詩:日暮半爐麩炭火。《本草》:煎藥焙火宜用麩炭。
义又,懸炭,古𠋫氣法也。《後漢・律曆志》:權土炭,放隂陽。日冬至,陽氣應,則景長極,黃鐘通,土炭輕,而衡仰;日夏至,隂氣應,則景短極,蕤賔通,土炭重,而衡低。《淮南子・天文訓》:水勝,故夏至濕;火勝,故冬至燥。燥,故炭輕;濕,故炭重。梁𥳑文帝詩:月暈蘆灰缺,秋還縣炭枯。
义又,姓。《西京雜記》:炭虯,長安人。
注解
〔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。
〔炭〕字拼音是tà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屵、火、;、山、灰,五行属火。
〔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火,岸省声。本义是木炭。
〔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àn] ⑴ 把木材和空气隔绝,加高热烧成的一种黑色燃料⑵ 像炭的东西⑶ 煤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他案切頁碼第335頁,第9字續丁孫
炭
異體炭
燒木餘也。从火,岸省聲。
附注徐鍇繫傳:「燒木未灰也。从火,屵聲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他旦反頁碼第819頁,第1行,第1字述
燒木未灰也。從火屵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他旱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925頁,第1字許惟賢第841頁,第1字
燒木未灰
段注未灰大徐作餘。
也。从火。屵聲。
段注各本作岸省聲。今依小徐本。屵从厂聲。厂呼旱切也。他旱切。十四部。
白话解释
炭,木材烧而未烬的余料。字形采用“火”作边旁,以省略了“山”和“干”的“岸”为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火、岸省聲。從「火」,指用火所燒成;「岸」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隸書形體稍變,容易誤認為從山、從灰。楷書從篆文來,保存了篆文的形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