䰘
鬥部21画半包围结构U+4C18
外语翻译
- to kill by hanging or to strangulation, kill, to lower the grade of mourning garments, when wearing the sackcloth with the edges evenly bound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力求切,音劉。《說文》:經繆殺也。《博雅》:絞也。
又,《廣韻》:古了切;《集韻》:吉了切,𡘋音皎 —— 義同。又,喪之降殺。
又,《集韻》:狼秋切,音歷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鬥部。
〔䰘〕字拼音是liú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鬥、翏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力求切頁碼第88頁,第12字續丁孫
䰘
異體𨶪
經繆殺也。从鬥翏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里由反頁碼第242頁,第6行,第1字述
經繆殺也。從鬥翏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經繆,縊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力求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454頁,第2字許惟賢第204頁,第10字
經繆殺也。
段注《手部》曰:摎,縛殺也。按縛殺,若今以一繩勒死。經繆殺,若今絞罪。以二繩絞死。故從鬥。
从鬥。翏聲。
段注力求切。《玉篇》吉了、力求二切。三部。按此恐卽摎之或體。俗增之。上下文皆言鬥。中梗。非其次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