𩰎
鬥部14画半包围结构U+29C0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胡涓切,音懸。《說文》:試力士錘也。
注解
〔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鬥部。
〔𩰎〕字拼音是wē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鬥、戈。
〔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wēng] ⑴ 试力士锤。《説文•鬥部》:“𩰎,試力士錘也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胡畎切頁碼第88頁,第18字續丁孫
𩰎
異體𨳮
試力士錘也。从鬥从戈。或从戰省。讀若縣。
附注《說文解字句讀》:「當作『或曰從戰省聲』。」
附注段玉裁注:「當作『或曰:從戰省聲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豫犬反頁碼第243頁,第3行,第1字述
試力士錘也。從鬥,從戈。或從戰省。讀若縣。
鍇注臣鍇曰:「謂爲錘以試力士,舉之較其彊弱,故從鬥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胡畎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455頁,第5字許惟賢第205頁,第5字
試力士錘也。
段注錘當作縋。以繩有所縣鎭也。下文云讀若縣。知正當作縋。錘非其義。葢轉寫失之。《呂氏春秋》云:硾之以石。硾,鎭也。然則作錘亦可。《左傳》曰:主人縣布。堇父登之。及堞而絕之。隊。則又縣之。蘇而復上者三。又曰:子占使師夜縋而登。登者六十人。縋絕。
从鬥。从戈。或从戰省。
段注當作或曰從戰省聲六字。
讀若縣。
段注胡畎切。十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