怂
心部8画上下结构U+6002
意思解释
怂慫
sǒng基本解释
①〔~恿〕鼓动别人去做某事。
②惊,惊惧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心,从声。本义:惊慌。
2.同本义。
怂,惊也。 将乍往而未半,怵悼慄而怂兢。
怂兢(惊惧)
terrify;
3.怂恿。
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,欲先发,给事中 钟宇淳复怂惥, 寰再上疏丑诋。
怂恧(从旁鼓动)
instigate;
外语翻译
- instigate, arouse, incite
- hervorrufen, aufwecken
- alarmer, excit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息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荀勇切,𡘋音悚。《說文》:驚也。从心,從聲。
义又,慫慂,勸也。
又,《正韻》:卽勇切,音縱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慫〕字拼音是sǒ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從、心。
〔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ǒng] ⑴ “怂”的繁体字。⑵ 驚懼。文選•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將乍往而未半,怵悼慄而慫兢。”⑶ 見“慫恿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息拱切頁碼第354頁,第8字續丁孫
慫
驚也。从心從聲。讀若悚。
附注王筠句讀:「《說文》無『悚』,當作『竦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思奉反頁碼第859頁,第6行,第3字述
驚也。從心從聲。讀若悚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左傳》『慫之以行』,借聳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息拱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037頁,第3字許惟賢第890頁,第12字
驚也。从心。從聲。讀若悚。
段注悚當作竦。許書有愯無悚。息拱切。九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