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憋的意思解释

心部15画上下结构U+618B

心部

15画

12画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UMIN 86,ITNU 98

FKP

KVMW

98334

1779

U+618B

432523431344544 点、撇、竖、横折钩、竖、撇、点、撇、横、撇、捺、点、斜钩、点、点

𢢌𢠳𥡁𤺓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biē

基本解释

气不通。~气。~闷(心里不痛快)。~屈。

勉强忍住。他心里有话~不住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
1.形声。从心,敝声。本义:性急。

2.同本义。

,曰性急。 《集韵》

憋懯(亦作“憋怤”。急性);憋肠(急性子);憋古(性格暴烈、古怪、不合时宜)

impatient;

3.凶恶 。

憋懆(凶狠)

fierce;

4.执拗 。

憋拗(固执;执拗);憋劣(刚直,固执)

stubborn;

动词

1.憋闷,气闷 。

憋的慌(非常气闷);憋憋焦焦(烦躁,气恼)

suffocate; feel oppressed;

2.抑制或堵住不让出来 。

憋足劲;这口气憋了十年;憋住笑。

hold back; suppress;

3.闹别扭;赌气 。

憋性(闹别扭,赌气)

be at loggerheads with sb.;

国语辞典解释


biē

详细解释

1.压抑、强忍著。

憋气、憋尿。

2.闷在心中。

心里憋得慌。、有困难便说,不要憋在心里。

3.心中暗自盘算。多含有负面的意义。

我怎知他心中憋什么鬼胎?

两岸词典解释


biē

详细解释

1.极力忍住。

憋住气、脸憋红了、憋了一肚子火。

2.呼吸不畅;心里不痛快。

憋得人透不过气、憋得慌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to suppress inner feelings; hasty
  • retenir, se contenir, restreindre, étouff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 )

廣韻》:普蔑切;《集韻》:匹滅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匹蔑切,𡘋音潎。韻會》:急速貌。列子・力命篇》:嘽咺憋懯。揚子《方言》:急性也。

又,《博雅》:惡也。後漢・董卓傳》:憋腸狗態。

又,《集韻》:必列切,音鼈。又,《五音集韻》:幷列切,音鷩 —— 義𡘋同。

或書作𢠳

注解

〔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

〔憋〕字拼音是biē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敝、心,五行属

〔憋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心,敝声。本义是性急。

〔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iē] ⑴ 气不通⑵ 勉强忍住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