诈
意思解释
诈詐
zhà基本解释
①欺骗,用手段诓骗。欺~。~骗。~取。~财。~哄。尔虞我~。~语(骗人的话)。
②假装。~死。~降。
③古同“乍”,突然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言,乍声。从言,说明与言论有关。本义:欺骗。
2.同本义。
诈,欺也。 诈,伪也。 匿行曰诈。 有掎挈伺诈。 繁战之君,不足于诈。 无功伐而求荣富,诈也。 相如度 秦王特以诈佯为予 赵城,实不可得。 禽兽之变诈。
诈端(讹诈的理由);诈掯(敲诈勒索);诈哄(欺骗);诈伪(欺骗);诈力(诈术与暴力);诈人(专务诈欺作伪的人)
blackmail; cheat; swindle;
3.假装;冒充。
诈自称公子。 乃诈称公子。诈云欲降。
诈酒三分醉(喝酒不多却装做醉酒);诈使命(假使节;伪装的使节);诈允(假装允诺);诈狂(假装颠狂);诈死(假装死去);诈痴不颠(假装痴呆)
feign; pretend;
4.用语言试探,诱使对方露真情。
谁不知道李十太爷是能事的!把我一诈,就吓毛了!
他是拿话诈我。
sound out;
形容词
1.体面;俊俏。
打扮的身子儿诈,准备着云雨会巫峡。
handsome;
2.矜夸;神气。
只待要弄柳拈花,马儿上扭捏着身子儿诈。
cocky;
3.不诚实;虚伪。
先诈力而后仁义。
false; sham;
外语翻译
- cheat, defraud, swindle; trick
- tromper, escroquer, faire semblant de, rus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側駕切;《韻會》:側嫁切,𡘋柤去聲。《說文》:欺也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僞也。《正韻》:詭譎也。《左傳・宣十五年》:我無爾詐,爾無我虞。《禮・樂記》:知者詐愚。【疏】謂欺詐愚人也。《周禮・地官・司市》:以賈民禁僞而除詐。【疏】使禁物之僞。而去人之詐虛也。《晉書・𠛬法志》:背信藏巧謂之詐。《荀子・修身篇》:匿行曰詐。《說苑・貴德篇》:巧詐不如拙誠。
义又,卒也。《公羊傳・僖三十三年》:詐戰不日。【註】詐,卒也。齊人語也。【疏】春秋之例,偏戰者日,詐戰者月。
又,叶側下切,柤上聲。王安石〈寄曾鞏〉詩「吾能好諒直,世或非詭詐」,叶上寫下者。
又,叶莊助切,阻去聲。〈晉語〉:詐之見詐,果喪其賂。《呂覽・情欲篇》:意氣易動,蹻然不固。矜勢好智,胷中欺詐。
又,叶側箇切,音佐。《前漢・敘傳》:靡法靡度,民肆其詐。偪上幷下,荒殖其貨。
注解
〔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詐〕字拼音是zhà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乍。
〔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à] ⑴ 欺騙,用手段誆騙⑵ 假裝⑶ 古同“乍”,突然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側駕切頁碼第75頁,第3字續丁孫
詐
欺也。从言乍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章乍反頁碼第211頁,第6行,第1字述
欺也。從言乍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測駕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396頁,第1字許惟賢第178頁,第7字
欺也。从言。𠆦聲。
段注測駕切。古五部。
白话解释
诈,欺骗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乍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從言、乍聲。戰國文字、篆文、隸書、楷書同。「詐」的本義為欺騙,欺騙多以言語進行,因此「詐」字從「言」表義;從「乍」聲沒有兼義的功能,依《說文》,「乍」的本義為「止也」,與「詐騙」無關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