䫀
頁部15画左右结构U+4AC0
外语翻译
- the lower end of the jaws, high cheek-bone, to bend (or lower) one's head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古恨切;《集韻》:舉很切,𡘋音詪。《說文》:頰後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古恨切,音艮。又,多殄切,音典。又,吉典切,音繭 —— 義𡘋同。
又,《類篇》:古本切,音袞 —— 頰高也。或作領。
义《廣韻》作𩒝。
注解
〔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頁部。
〔䫀〕字拼音是gě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艮、頁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古恨切頁碼第292頁,第12字續丁孫
𩓓
異體𩒝、䫀
頰後也。从𩑋𥃩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姦很反頁碼第730頁,第7行,第3字述
頰後也。從頁𥃩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古恨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665頁,第1字許惟賢第730頁,第6字
頰後也。
段注頰後謂近耳及耳下也。
从𩑋。𥃩聲。
段注古恨切。十三部。《廣韵》古很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