頻
意思解释
頻频
pín基本解释
①屢次,連次。~繁。~仍。~數( shù )(次數多而接連)。~率( lǜ )。~譜。捷報~傳。
②危急:“國步斯~”。
③並列:“百嘉備舍,群神~行”。
④古同“顰”。
详细解释
動
1.會意。从步,从頁。頁( xié ):人頭。《說文》認爲步是“涉”的省略。人將要渡河,見水深,皺眉而止。本義:皺眉。
2.同本義。
已頻顣曰。
頻蹙(皺眉蹙額,憂愁不樂的樣子)
knit the brows;
3.接近;臨近。
百姓流亡,頻於塗炭。
near;
4.並列 。
頻行(並行)
stand side by side;
形容词
1.重複,連續。
頻,連也。 頻年服役。
頻日(連續多日);頻世(連續兩代);頻歲(連年)
continued;
2.危急;緊急。
於科有哀,國步斯頻。
urgent;
名词
1.在一定時間(常指1秒種)或範圍內事物重複出現的次數 。
音頻;頻帶
frequency;
2.假借爲“濱”。水邊。
waterfront; waterside;
3.姓。
副词
◎屢次;頻繁。
是時,地數震裂,衆災頻降。 近於京師,頻得足下所爲文,讀之甚善。
頻薦齒頰(總掛在嘴邊);頻送(接連傳送)
frequently; repeatedly; again and again;
国语辞典解释
頻频
pín详细解释
副
◎屡次的、接连的。
《后汉书 · 卷五七 · 李云传》:“是时地数震裂,众灾频降。”唐 · 杜甫《蜀相》诗:“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”
捷报频传。
形
◎急迫。
《诗经 · 大雅 · 桑柔》:“於乎有哀,国步斯频。”
名
1.频率的简称。
高频、超高频。
2.姓。如汉代有频畅。
外语翻译
- frequently, again and again
- Frequenz (S), häufig, immer wieder, wiederholt (S)
- fréquemment, maintes fois, fréquenc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𩔤
《唐韻》:符眞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毗賔切,𡘋音顰。《玉篇》:急也。《廣雅》:比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國步斯頻。【傳】頻,急也。【箋】頻,猶比也 —— 國家之政行此,禍害比比然。
义又,姓。《風俗通》:漢有酒泉太守頻暢。
义又,《說文》:水厓。徐鉉曰:今俗別作水濵,非是。《詩・大雅》:池之竭矣,不云自頻。【傳】頻,厓也。【箋】頻,當作濵。
义又,與顰同。《易・復卦》:頻復,厲,无咎。【註】謂頻蹙之貌。
义又,果名。《前漢・司馬相如・上林賦》:仁頻、幷閭。【註】仁頻,賔榔也。頻,或作賔。
考證
《詩・大雅》地之竭矣,不云自頻。
謹照原文地改池。
注解
〔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頁部。
〔頻〕字拼音是bī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步、頁。
〔頻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从步,从頁。頁( xié ):人頭。《說文》認爲步是“涉”的省略。人將要渡河,見水深,皺眉而止。本义是皺眉。
〔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ín] ⑴ 屢次,連次⑵ 危急:“國步斯~”。⑶ 並列:“百嘉備舍,群神~行”。⑷ 古同“顰”。㈡ [bīn] ⑴ 古同“瀕”,水邊地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符眞切頁碼第379頁,第6字續丁孫
𩕘
異體𩕨、𩔤、𩓯、頻、瀕
水厓,人所賓附,頻蹙不前而止。从𩑋从涉。凡頻之屬皆从𩔤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別作水賓,非是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婢民反頁碼第922頁,第2行,第1字述
水厓也,人所賓附,頻蹙不前而止。從頁,從渉。凡頻之屬,皆從頻。
鍇注臣鍇曰:「故謂之頻也,《詩》曰:『率止之頻。』或借賓字,或作瀕,同作濵乃誤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符眞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268頁,第1字許惟賢第987頁,第6字
水厓,人所賔附也。
段注厓今之涯字。附當作駙。《馬部》曰:駙,近也。瀕賔以㬪韵爲訓。瀕今字作濵。《召旻》傳曰:瀕,厓也。《采蘋》、《北山》傳皆曰:濵,厓也。今字用頻訓數。攷《桑柔》傳曰頻,急也。《廣雅》曰頻頻,比也。此從附近之義引申之。本無二字二音。而今字妄爲分別。積習生常矣。
顰戚不歬而止。从頁。从涉。
段注顰戚各本作𩕘戚。今正。此以顰戚釋从頁之意也。將涉者,或因水深。顰眉蹙頞而止。故字从涉頁。符眞切。按當必鄰切。十二部。
凡𩕘之屬皆从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