欇
意思解释
欇
shè基本解释
①植物名,即紫藤。也称虎櫐、虎豆。《爾雅•釋木》:“欇,虎櫐。”
②杖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欇,杖也。”
③木名,即枫香树。《説文•木部》:“楓,木也。厚葉,弱枝,善摇。一名𣠞。”《集韻•葉韻》:“欇,木名,似白楊。”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書涉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失涉切,𡘋音攝。《爾雅・釋木》:欇,虎櫐。又,楓欇欇。見楓字註。
义《正字通》楓註云:欇欇之欇,與虎櫐之欇,字雖同而種不同。一樹生,一蔓生。《正韻》引虎櫐入楓註,誤。
义又,《博雅》:欇,枝也。
又,《唐韻》:時攝切,音涉。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尺涉切,音㤴 —— 義𡘋同。
考證
《博雅》欇,枝也。
謹照原文枝改杖。
注解
〔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欇〕字拼音是sh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聶。
〔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è] ⑴ 植物名,即紫藤。也称虎櫐、虎豆。《爾雅•釋木》:“欇,虎櫐。”⑵ 杖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欇,杖也。”⑶ 木名,即枫香树。《説文•木部》:“楓,木也。厚葉,弱枝,善摇。一名𣠞。”《集韻•葉韻》:“欇,木名,似白楊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之涉切頁碼第185頁,第4字續丁孫
𣠞
異體欇
木葉榣白也。从木聶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真聶反頁碼第460頁,第5行,第1字述
木葉搖白也。從木聶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謂木遇風而翻見葉背,背多白,故曰搖白也。楓木一名𣠞,義出於此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之涉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995頁,第2字許惟賢第439頁,第2字
木葉榣白也。
段注榣各本從手。今正。榣,樹動也。凡木葉面靑背白。爲風所攝則獵獵然背白盡露。故曰榣白。楓厚葉弱枝善榣。一名𣠞𣠞是也。《釋木》又有𣠞虎櫐。則未得其解。
從木。聶聲。
段注之涉切。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