樜
木部15画左右结构U+6A1C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同「柘」。詳柘字註。
注解
〔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樜〕字拼音是zh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庶。
〔樜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è] ⑴ 古同“柘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之夜切頁碼第182頁,第22字續丁孫
𣙃
異體樜
木。出發鳩山。从木庶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之射反頁碼第452頁,第1行,第1字述
木,出發鳩山。從木庶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山海經》注:「發鳩山在上黨郡長子縣西,今潞州。」山海經云:「山多柘木。」作柘字,音同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之夜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976頁,第2字許惟賢第430頁,第12字
樜木。出發鳩山。
段注《北山經》曰:發鳩之山,其上多柘木。許所據柘作樜也。發鳩山卽《水部》涷水所出之發包山。《淮南書》亦作發包。古音包鳩同在三部。許不言樜同柘。而《廣韵》謂一字。非許意也。
從木。庶聲。
段注之夜切。古音在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