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
意思解释
见見
jiàn基本解释
①看到。看~。罕~。~微知著。~义勇为。~异思迁。
②接触,遇到。怕~风。~习。
③看得出,显得出。~效。相形~绌。
④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。~上。~下。
⑤会晤。会~。接~。
⑥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。~解。~地(见解)。~仁~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
⑦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。~外。~教。~谅(原谅我)。~笑(被讥笑)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目”,下面是“人”。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,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。本义:看见,看到。
2.同本义。
见,视也。 未见君子。 利见大人。 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 见而不见,闻而不闻。 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 见两小儿辩斗。 儿童相见不相识。 虎见之。 歧王宅里寻常见。
见雌雄(看到结果);见人(见证人);见喜(出痘疹的忌讳说法);见不过(看不惯;见不得);见头知尾(比喻聪明透顶)
see; catch sight of;
3.进见;会见。
往见楚王。 见蔡桓公。 扁鹊复见。正见清河。
见驾(参见皇帝);见面挂脚(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,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);见礼(朝见之礼)
meet; call on;
4.遇到;碰见。
宋华父 督见 孔父之妻于路。
这种药怕见光;见齿(露齿而笑);见顾(光顾);见难(遇到危难);见礼(受到礼遇)
come into contact with; be exposed to;
5.指死——主要用于口语中 。
见阎王
kick;
6.听到。
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,东揖 山东隆准公。
见说(听说);见话(听说,听讲)
listen;
7.观察;知道;了解。
道在不可见。 本无辞辇意,岂见入空官。
见几(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);见知(知道);见便(识相;知趣)
observe; know;
8.比试;较量 。
见高低;见阵(交战,对阵);见仗(交战)
match;
名词
1.看法,见解。
敢陈愚见。
依我之见;政见;我见;各抒己见;各执己见;固执己见;主见
opinion;
2.见识 。
浅见;偏见;见趣(见识情趣);见短(见识短浅)
view;
助词
1.表示被动,相当于“被” [be+过去分词]。
不见保。 见犯乃死。 诚恐见欺。 悲独见病。
见笑于人;见笑于人;见重于当时;见执(被捉拿);见罔(被诬陷枉屈);见害(被害);见款(承蒙款待)
2.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。
见辱问于长者。
见告;见示;见教
3.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。
碰见;闻见;听见。
形容词
1.现有的 。
见力(现有的兵力);见子(现有的儿子);见兵(现有的士兵);见卒(现有的士卒)
available;
2.明显的 。
见证;见人(证人)
visible;
3.〈方〉∶每。
贤弟若如此,见常也显你的好处。
见常(平常);见年(每年);见天见地(每天);见天见晚(每日每夜)
every;
4.另见 xiàn。
见見
xiàn基本解释
①古同“现”,出现,显露。
②古同“现”,现存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“现”的古字。显现;出现;实现。
见,示也。 见龙在田。 情见力屈。 图穷而匕首见。 见于王。 见于孔子 其末立见。 有虹见于玉堂。 有时见日。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。
见影(现形;发觉);见得(显得)
appear;
2.介绍,推荐。
见其二子焉(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。见通“现”,使……现。焉,于之,向子路)。 见我于王。
recommend;
形容词
1.“现”的古字。
2.现有;现成。
军无见粮。
见采(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);见钱(现钱)
available; ready-made;
3.现在。
况且见赌着利物哩,他如何肯让? 供状人刘玉娘,见年三十五岁。
见前(眼前);见年(当年);见世报(当世就受到报应)
now;
4.另见 jiàn。
外语翻译
- see, observe, behold; percieve
- sehen, erblicken, treffen (V), erscheinen, sichtbar werden, zum Vorschein kommen
- apparaître, se montrer, (se) voir, apercevoir, (se) rencontrer, être au contact de, être exposé à, se référer à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廣韻》:古甸切;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經電切,𡘋堅去聲。《說文》:視也。从目、从儿。《易・乾卦》: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【疏】德被天下,爲萬物所瞻覩。《書・立政》:灼見三有俊心。《禮・王制》:問百年者就見之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,春見曰朝,夏見曰宗,秋見曰覲,冬見曰遇,時見曰會,殷見曰同。【註】此六禮者,以諸侯見王爲義。《史記・五帝紀》:舜擇吉月日,見四嶽諸牧班瑞。《前漢・東方朔傳》:未得省見。【註】言不爲所拔識也。
义又,《通鑑》:漢武帝元光五年,張湯趙禹定律令,務在深文,作見知法。詳矢部知字註。又,姓。出《姓苑》。
又,《唐韻》:胡甸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形甸切,𡘋賢去聲。《廣韻》:露也。《易・乾卦》:見龍在田。【疏】陽氣發見,故曰見龍。《儀禮・士相見禮》:某也願見,無由達。【註】凡𤰞于尊曰見,敵而曰見,謙敬之辭也。《史記・淮隂侯傳》:情見勢屈。師古曰:見,顯露也。
义又,薦達也。《左傳・昭二十年》:齊豹見宗魯於公孟。【註】見,薦達也。謂爲之紹介,猶《論語》云從者見之也。
义又,見在也。《史記・項羽紀》:軍無見糧。【註】無見在之糧。《前漢・高五王傳》: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。《集韻》:俗作現。
又,《集韻》:日朝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見睍曰消。【箋】《韓詩》作曣,云:見,日出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居莧切,音襇 —— 棺衣也。《禮・雜記》:實見閒,而後折入。【疏】一解云: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,苦辯反。《集韻》或作梘。
又,雜也。《禮・祭義》:建設朝事,燔燎羶薌,見以蕭光。【註】見當爲覸,音閒厠之閒。孔穎達云:覵謂雜也。
注解
〔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見部。
〔見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iàn、xiàn,上下结构。
〔見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目”,下面是“人”。在人的頭上加隻眼睛,就是爲了突出眼睛的作用。本义是看見,看到。
〔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àn] ⑴ 看到⑵ 接觸,遇到⑶ 看得出,顯得出⑷ (文字等)出現在某處,可參考⑸ 會晤⑹ 對事物觀察、認識、理解⑺ 助詞,表示被動或對我如何㈡ [xiàn] ⑴ 同“現”,出現,顯露。⑵ 同“現”,現存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古甸切頁碼第284頁,第1字續丁孫
見
視也。从儿从目。凡見之屬皆从見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用目之人也,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經硯反頁碼第717頁,第7行,第1字述
視也。從目、儿。凡見之屬,皆從見。
鍇注臣鍇曰:「目儿爲見,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古甸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627頁,第1字許惟賢第713頁,第2字
視也。
段注析言之有視而不見者,聽而不聞者。渾言之則視與見,聞與聽一也。《耳部》曰:聽,聆也。聞,知聲也。此析言之。
从目儿。
段注用目之人也。會意。古甸切。十四部。
凡見之屬皆从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