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谦的意思解释

讠部12画左右结构U+8C26

讠部

12画

10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YUVO 86,YUVW 98

IVTXC

SUXK

38737

6197

3911

U+8C26

454315112234 点、横折提、点、撇、横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竖、撇、捺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qiān

基本解释

虚心,不自满,不自高自大。~下。~让。~冲(谦虚)。~和。~卑。~厚。~逊。~恭。~虚。~受益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
(形声。从言,兼声。本义:谦虚,谦逊) 同本义。

,敬也。 《说文》。按,侧重于内心上的恭顺谨慎。,逊让也。 《玉篇》也者,致恭以存其位者也。又,者,德之柄也。 《易 · 系辞》君子,用涉大川。 《易 · 谦》而礼交之。 《史记 · 魏公子列传》得益。 宋 · 欧阳修《新五代史 · 伶官传(序)》非苟为 清 · 刘开《问说》

谦洽(谦虚和蔼);谦光(虽谦抑而辉光益显);谦冲(谦虚);谦克(谦逊自制);谦厚(谦逊温厚)

modest; humble; self-depreciatory;

动词

1.通“嫌( xiān )”。嫌疑。

贵而不为夸,信而不处 《荀子 · 仲尼》

suspicion;

2.丧失。

爵位不,田宅不亏。 《逸周书 · 武称》

lose;

3.假借为“兼”。同时具备若干方面 [hold two or more… concurrently]。

齐君由杀之恐不辜。 《墨子 · 明鬼下》

4.通“慊”。满足。

此之谓自 《礼记 · 大学》

satisfy;

外语翻译


  • humble, modest
  • bescheiden, anspruchslos
  • modest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 )

古文: 𥡝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苦兼切,歉平聲。說文》:敬也。玉篇》:讓也。增韻》:致恭也,不自滿也。又,卦名。易・謙卦》:謙亨,君子有終。【釋文】𤰞退爲義,屈己下物也。朱子《本義》:有而不居之義。史記・樂書》:君子以謙退爲禮。

又,姓。見《字彙》。

又,《集韻》或作嗛。前漢・藝文志》:易之嗛嗛。【師古註】與謙同。又,司馬相如〈封禪書〉:陛下嗛讓而弗發也。史記》作謙讓。

又,《正韻》:胡兼切 —— 與嫌同。荀子・仲尼篇》:信而不處謙。【註】言得信於上,不處嫌疑,使人疑其作威福也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苦簟切,歉上聲 —— 安靜貌。禮・大學》:此之謂自謙。【註】謙,讀爲慊 —— 慊之言厭也。【朱傳】謙,快也、足也。韻會》:謙,與慊通。

又,《字彙》:苦劫切,音怯。大學》義同。朱子讀。

六書統》一作𧫨

注解

〔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

〔謙〕字拼音是qi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兼

〔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iān] ⑴ 见“谦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苦兼切頁碼71頁,第18

謙敬也。从言𥡝聲。

附注楊樹達《積微居小學述林》:「敬,《說文》訓肅,主从心言之。謙字从言,義不相副。此許君泛訓,非勝義也。愚以兼聲聲類求之,謙蓋謂言之不自足者也。知者,兼聲之字多含薄小不足之義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輕嫌反頁碼201頁,第3行,第1

謙敬也。從言兼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謙猶嗛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苦兼切古音第七部頁碼373頁,第4許惟賢168頁,第4

謙敬也。

段注敬,肅也。謙與敬義相成。

从言。兼聲。

段注苦兼切。七部。謙或假嗛爲之。

白话解释

谦,表达对他人的恭敬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兼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從言、兼聲。隸書、楷書同。「謙」是恭敬禮讓而不自大的意思,言語最能直接表現,因此從「言」為義符。「兼」聲有兼義的功能,「兼」的本義是一手拿著兩束禾穀,引申為合併。一個人說話時能把對方的想法合併思考,就能替對方著想,自然就能謙虛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