貸
国语辞典解释
貸贷
dài详细解释
动
1.借。
借贷、贷款、昨天我向他告贷一百万元。
2.施与。
《左传 · 文公十六年》:“宋饥,竭其粟而贷之。”《后汉书 · 卷四 · 和帝纪》:“甲子,诏赈贷并州四郡贫民。”
3.推卸。
责无旁贷。
4.宽恕。
宽贷、你们明知故犯,定要严惩不贷。
外语翻译
- lend; borrow; pardon
- leihen (V), Kredit, Darlehen
- prêt, emprunter, prêt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他代切,音態。《說文》:施也。《廣雅》:予也。《玉篇》:假也、借盈也。以物與人,更還其主也。《周禮・地官・泉府》:凡民之貸者,與其有司辨而授之。《左傳・文十四年》:盡其家貸於公,有司以繼。
又,《集韻》:惕得切,音慝 —— 本作貣。《五經文字》:貸,或相承借爲貣字。《唐韻正》:乞貸之貸爲入聲,出貸與人之貸爲去聲。《禮・月令》:命太史守典奉法,司天日月星辰之行,宿離不貸。【註】宿,猶止也;離,猶行也。言占𠋫躔次進退之度數不差忒也。【音義】吐得反,又音二。【又】季夏,命婦官染采,黼黻文章,必以法故,無或差貸。【註】言所染五色,如其舊法不改易也。【音義】他得反,又音二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敵德切,音特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貝部。
〔貸〕字拼音是dà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代、貝。
〔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ài] ⑴ 借入或借出⑵ 推卸給旁人⑶ 寬恕,饒恕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他代切頁碼第204頁,第16字續丁孫
貸
施也。从貝代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他代反頁碼第522頁,第3行,第1字述
施也。從貝代聲。借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傳》曰『陳氏厚貸焉』是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他代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118頁,第2字許惟賢第493頁,第7字
施也。
段注謂我施人曰貸也。
从貝。代聲。
段注他代切。一部。
白话解释
货,施予钱财。字形采用“贝”作边旁,“代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其形從貝、代聲。《說文》:「貸,施也。」段注:「謂我施人曰貸也。」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