悊
心部11画上下结构U+608A
外语翻译
- wise. to know intuitively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集韻》:哲,古作悊。《前漢・𠛬法志》:聖人既躬,明悊之性。〈五行志〉:視之不明,是謂不悊。韋孟〈在鄒〉詩:赫赫天子,明悊且仁。又,《漢書》引〈臯陶謨〉知人則哲,亦作則悊。蓋大篆从心,小篆从口,今文多作哲,隷用小篆也。
注解
〔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悊〕字拼音是zhé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折、心。
〔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é] ⑴ 敬重:“度周游鲁,鲁侯召而~之。”⑵ 古同“哲”:“视之不明,是谓不~。”⑶ 古同“折”,制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陟列切頁碼第350頁,第33字續丁孫
悊
敬也。从心折聲。
蔣注桂馥《說文解字義證》:本書口部有悊字,此當作惁,字之誤也。《玉篇》:先歷切,憼也。《廣韻》:惁,先擊切,敬也。
蔣注王筠《說文釋例》:《經義述聞》曰:心部悊,當依《玉篇》《廣韻》改作惁。案:《玉篇》:先歷切,憼也,憂也。《廣韻》二十三錫:惁,先擊切,敬也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知苦反頁碼第852頁,第3行,第2字述
敬也。從心折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古以此字爲哲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陟列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012頁,第2字許惟賢第879頁,第2字
敬也。
段注《口部》哲下曰:知也。悊與哲義殊。《口部》云:哲或从心作悊。葢淺人妄增之。因古書聖哲字或从心而合之也。
从心。㪿聲。
段注陟列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