緝
意思解释
緝缉
jī基本解释
①把麻析成縷連接起來。~麻。
②搜捕,捉拿。~訪。~私。~捕。通~。偵~。
③同「輯」,收集。
详细解释
動
1.形聲。从糸( mì ),表示與線絲、纏織有關。本義:績,把麻搓成線。
衆婦夜緝燈烘。
緝績(紡織,編織);緝取(搓成);緝麻(績麻);緝婦(從事紡績的婦女)
2.搜捕。
訪緝糾詰。
緝聽(向各處去搜集消息);緝兇(搜捕兇犯);緝擒(捉拿;緝拿);緝探人(偵察人員)
seize; arrest;
3.繼續。
授幾有緝御。
緝熙(本指逐漸達到光明,後因以指光明);緝御(侍者連續更替地侍候着);緝緒(繼承傳統)
continue;
4.會合;和睦。通「輯」。
適道已來,四十九載,妙應事多,宜加總緝,共成區畛。 有所緝綴。 轉將深意諭旁人,緝綴疵瑕遣潛說。 思所以鎮定民心,緝寧外內。 還賢與能,羣臣緝睦。
緝綴(搜輯。引申爲編撰書稿);緝衆(聚衆);緝寧(使祥寧安和)
join; meet; concord; harmony;
5.附耳私語;花言巧語 。
緝緝(附耳私語的聲音。形容花言巧語);緝緝翩翩(形容交頭接耳、花言巧語)
whisper;
6.另見 qī。
緝缉
qī基本解释
◎一種縫紉方法,一針對一針地縫。~鞋口。~邊兒。
详细解释
動
1.縫衣邊。
緝,下橫縫,緝其下也。
hem;
2.用相連的針腳密密地縫 。
緝鞋口
sew in close and straight stitches;
3.另見 jī。
国语辞典解释
緝缉
qì详细解释
动
1.将麻捻搓成线。
《说文解字 · 糸部》:“缉,绩也。”清 · 段玉裁 · 注:“凡麻枲,……析其皮如丝而撚之,而𠟪之,而续之,而后为缕,是曰绩,亦曰缉。”宋 · 苏轼《次子由诗相庆》诗:“六子晨耕箪瓢出,众妇夜缉灯火共。”明 · 归有光《先妣事略》:“入城,则缉纑,灯火荧荧,每至夜分。”
缉麻、缉绩。
2.缝衣边。
《仪礼 · 丧服》:“斩衰……传曰斩者何不缉也。”
缉边。
3.搜捕、捉拿。
缉凶、通缉、缉私。
4.聚合。
《后汉书 · 卷六六 · 陈蕃等传 · 赞曰》:“人谋虽缉,幽运未当。”《文选 · 颜延之 · 阳给事诔》:“难立乎将卒之间,以缉华裔之众。”
外语翻译
- to sew in close stitches
- kapern (V)
- coudre finement, arrêter, saisi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七入切,音葺。《說文》:績也。《釋名》:緝下橫縫,緝其下也。《儀禮・喪服》:斬者何,不緝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續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授几有緝御。【箋】緝,猶續也。
义又,緝熙,光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於緝熙敬止。
又,《集韻》:卽入切,音㗱 —— 緝緝,口舌聲。《詩・小雅》:緝緝翩翩。
注解
〔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緝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ī、q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咠。
〔緝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糸( mì ),表示與線絲、纏織有關。本义是績,把麻搓成線。
〔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ī] ⑴ 把麻析成縷連接起來⑵ 搜捕,捉拿⑶ 同「輯」,收集。㈡ [qī] ⑴ 一種縫紉方法,一針對一針地縫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七入切頁碼第438頁,第24字續丁孫
緝
績也。从糸咠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七入切頁碼第1038頁,第7行,第3字述
績也。從糸咠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七入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636頁,第4字許惟賢第1147頁,第4字
績也。
段注自緝篆至絣篆皆說麻事。麻事與蠶事相似。故亦从糸。凡麻枲先分其莖與皮曰木。因而漚之。取所漚之麻而林之。林之爲言微也。微纖爲功,析其皮如絲。而撚之,而𠟪之,而續之,而後爲縷。是曰績。亦曰緝。亦絫言緝績。《孟子》曰:妻辟纑。趙注曰:緝績其麻曰辟。按辟與擘肌分理之擘同。謂始於析麻皮爲絲也。引申之,用縷以縫衣亦爲緝。如《禮經》云斬者不緝也𪗋者緝也是也。又引申之爲積厚流光之偁。《大雅》傳曰緝𤋮光明也是也。
从糸。咠聲。
段注七入切。七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