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尋的意思解释

寸部12画上中下结构U+5C0B

寸部

12画

9画

上中下结构

VAKF

SMMRI

XBJD

17346

U+5C0B

511121251124 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提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钩、点

𢒫𥳍𦅀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xún

基本解释

见“寻”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xún

详细解释

1.古代八尺称为“一寻”。

《诗经 · 鲁颂 · 閟宫》:“是断是度,是寻是尺。”宋 · 文天祥《正气歌》:“室广八尺,深可四寻。”

2.姓。如晋代有寻会。

1.找、探求。

唐 · 韦应物《寄全椒山中道士》诗:“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行迹。”

找寻。

2.接续、继续。

《文选 · 向秀 · 思旧赋》:“听鸣笛之慷慨兮,妙声绝而复寻。”《梁书 · 卷三三 · 刘孝绰传》:“殿下降情白屋,存问相寻。”

3.攀爬、攀缘。

《文选 · 张衡 · 西京赋》:“乌获扛鼎,都卢寻橦。”

4.动用、使用。

《左传 · 昭公元年》:“日寻干戈,以相征讨。”《孔子家语 · 卷三 · 观周》:“毫末不扎,将寻斧柯。”

5.重温、重申。

《左传 · 哀公十二年》:“若可寻也,亦可寒也。”宋 · 王禹偁《答黄宗旦书》:“生复辱书惠文,以寻前好。”

1.经常、时常。

唐 · 杜甫《江南逢李龟年》诗:“岐王宅里寻常见,崔九堂前几度闻。”

2.不久、随即。

《乐府诗集 · 卷七三 · 杂曲歌辞十三 · 古辞 · 焦仲卿妻》:“媒人去数日,寻遣丞请还。”《文选 · 李密 · 陈情表》:“寻蒙国恩,除臣洗马。”

3.普通、一般。

唐 · 刘禹锡《乌衣巷》诗: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”唐 · 白居易《新乐府 · 缭绫》:“缭绫织成费功绩,莫比寻常缯与帛。”

xín

详细解释

吴语。指乞讨、赚取。

寻钱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xún

详细解释

1.找;探访。

追寻、寻根、寻觅、寻幽访胜。

2.《书》不久;随即。

寻蒙国恩。

3.量词。古代用于计算长度。一寻为八尺。

4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seek, search, look for; ancient
  • um eine Kleinigkeit bitten , ohne Unterbrechung (S)​, durchsuchen, forschen (V)​, erneuern (V)​, ersuchen (V)​, nachsehen, suchen (V)​, positionieren, suchen (V)​, untersuchen (V)​, endlos (Adj)​, gebräuchlich (Adj)​, plötzlich (Adj)​, gewöhnlich (Adv)​, Xun (Eig, Fam)​, acht Fuß = 1 尋 , im Begriff zu ... , meistens , wie bisher
  • chercher, recherch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寸部 )

古文: 𡬻

唐韻》:徐林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徐心切,𡘋音潯。說文》:繹理也。本作𢒫,从工口、从又寸 —— 工口,亂也;又寸,分理之也 —— 彡聲。增韻》:求也。前漢・黃霸傳》:語次尋繹。【註】抽引而出也。

又,度名。周禮・地官・媒氏》〔註〕:八尺曰尋,倍尋曰常。小爾雅》:四尺謂之仞,倍仞謂之尋。孟子》:枉尺而直尋,宜若可爲也。

又,仍也、繼也。左傳・昭元年》:日尋干戈,以相征討。古語:毫末不扎,將尋斧柯。

又,俄也。晉羊祜〈讓開府表〉:以身誤陛下辱高位,傾覆亦尋而至。

又,用也。左傳・僖五年》:將尋師焉。【註】尋,用也。

又,侵尋,猶浸淫也。前漢・武帝紀》:巡郡縣,侵尋太山矣。

又,借作溫燖。左傳・哀十二年》:吳使人請尋盟。子貢曰:若可尋也,亦可寒也。【註】尋,重也、溫也,前盟巳寒,更溫之使熱。與燖義同。

又,長也。楊子〔應為揚子〕方言》:自關以西,秦晉梁益閒,凡物長謂之尋。

又,俗謂庸常爲尋常。

又,姓。晉尋會,唐劉黑闥將尋相。

韻會》:毛氏曰:从口。俗从几作𡬶,非。

注解

〔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寸部

〔尋〕字拼音是xún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⺕、󰓍、寸

〔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ún] ⑴ 见“寻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徐林切頁碼95頁,第11

異體𢒫、尋

尋繹理也。从工从口从又从寸。工、口,亂也。又、寸,分理之。彡聲。此與𤕦同意。度,人之兩臂爲尋,八尺也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㐁(簟的初文,象席形),旁象人伸兩臂度量簟席(簟席的長度與身長相等),㐁亦聲;『㐁』或省為『丨』。」

蔣注案:凡从尋聲之字,篆當有彡,蒦或从尋可證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似侵反頁碼256頁,第7行,第1

尋繹理也。從工、口,從又、寸。工、口,亂也;又、寸,分理之。彡聲。此與𤕦同意。度人之兩臂爲尋,八尺也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口,言也;工爲器也。《詩》曰:『如彼築室於道謀,是用不潰于成。謀夫孔多,是用不集。』故云亂也。又,手也;寸,法度理之也。彡音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徐林切古音第七部頁碼483頁,第1許惟賢216頁,第4

尋繹理也。

段注謂抽繹而治之。凡治亂必得其緒而後設法治之。引伸之義爲長。《方言》曰:尋,長也。海岱大野之閒曰尋。自關而西秦晉梁益之閒凡物長謂之尋。《周官》之法度廣爲尋。古文禮假尋爲燅。《有司》徹乃燅尸俎注。燅,温也。古文燅皆作尋。記或作尋。《春秋傳》。若可尋也。亦可寒也。案《左傳》服注。尋之言重也,温也。《論語》何注。温,尋也。互相發明。俗本禮注作燖。誤。

从工口。从又寸。工口,亂也。又寸,分理之也。彡聲。

段注徐林切。七部。

此與𤕦同意。

段注說見𤕦下。

度人之㒳臂爲𢒫。八尺也。

段注此別一義。亦因从寸及之。《考工記》曰:澮廣二尋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