棅
木部12画左右结构U+68C5
外语翻译
- handle, lever, knob; authority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說文》與柄同,柯也。《唐韻》:又本也、權也。《莊子・天文篇》:天下奮棅而不與之偕。《管子・山權數》:權棅之數,吾巳得聞之矣。
义又,《類篇》:持也。
考證
《莊子・天文篇》
謹照原書改天道篇。
注解
〔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棅〕字拼音是bǐ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秉。
〔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ǐng] ⑴ 古同“柄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陂病切頁碼第191頁,第8字續丁孫
柄
柯也。从木丙聲。
棅
或从秉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鄙命反頁碼第484頁,第6行,第1字述
柯也。從木丙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484頁,第6行,第2字述
或從秉。
鍇注臣鍇按:《史記・天官書》斗柄字多作此。或作秉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陂病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052頁,第2字許惟賢第463頁,第8字
柯也。
段注柄之本義專謂斧柯。引伸爲凡柄之偁。《周禮》、《禮經》作枋。丙聲方聲同在十部也。
從木。丙聲。
段注陂病切。古音在十部。
或從秉。
段注秉聲古亦在十部也。《莊子・天道》篇。天下奮棅而不與之偕。《管子・山權數》篇。此謂君棅。按古又以秉爲柄。如《左傳》國子實執齊秉。前《五行志》殺生之秉終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