穬
禾部19画左右结构U+7A6C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古猛切,音礦。《說文》:芒粟。《六書故》:五穀皆有穬。又作𪍿。
义一曰稻不熟。
注解
〔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禾部。
〔穬〕字拼音是kuà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禾、廣。
〔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uàng] ⑴ 稻麦等有芒的谷物。⑵ 稻米舂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古猛切頁碼第229頁,第2字續丁孫
穬
芒粟也。从禾廣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古猛反頁碼第584頁,第6行,第1字述
𦬆粟也。從禾廣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古猛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290頁,第2字許惟賢第565頁,第1字
芒粟也。
段注《周禮・稻人》。澤草所生。種之芒種。鄭司農云:芒種,稻麥也。按凡穀之芒。稻麥爲大。芒粟次於此。麥下曰芒穀。然則許意同先鄭也。稻麥得𧦝粟者,從嘉穀之名也。
从禾。廣聲。
段注古猛切。古音在十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