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稟的意思解释

禾部13画上下结构U+7A1F

禾部

13画

8画

上下结构

YLKT

YWRD

SJJM

00904

U+7A1F

4125251131234 点、横、竖、横折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捺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bǐng

基本解释

同“禀”。

越南字释义

同“𡗋”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bǐng

详细解释

天赋的资质。

宋 · 朱熹《大学章句序》:“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,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。”

天赋异禀。

1.承受。

《书经 · 说命》:“王言惟作命不言,臣下罔攸禀令。”汉 · 孔安国 · 传:“禀,受也。”《左传 · 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先王所禀于天地,以为其民也。”

2.下对上、卑对尊、或民众对官署的陈述。

《宋书 · 卷四二 · 刘穆之传》:“宾客辐辏,求诉百端,内外咨禀,盈阶满室。”《儒林外史 · 第一回》:“那知县时仁,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。”

禀告、禀明原委。

lǐn

详细解释

谷仓。

《新唐书 · 卷八四 · 李密传》:“今禀无见粮,难以持久。”

bīn

详细解释

(一)之又音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bǐng

详细解释

1.赐予;赋予。

天禀其性、禀授。

2.承受。

禀受、禀命。

3.禀报;禀告。

禀白、禀奏、容后面禀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report to, petition
  • Bericht, Eingabe, Bittschrift, Rapport (S)​, (Befehle u.ä.)​ entgegennehmen, befolgen (V)​, Bericht (an seinen Vorgesetzten oder die Eltern)​ erstatten (V)
  • informer un supérieur, pétition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禾部 )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力錦切,音懔。說文》:賜穀也。从㐭、从禾。【徐曰】公稟賜之也。廣韻》:與也。增韻》:供也、給也、受也。禮・中庸》:既稟稱事。歐陽氏曰:古者,給人以食,取之倉廩,故因稱稟給、稟食。前漢・孝文紀》:吏稟當受鬻者。【師古註】稟,給也。

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筆錦切,賓上聲 —— 受命曰稟。書・說命》:臣下罔攸稟令。【傳】稟,受也。毛氏曰:今俗以白事爲稟,古無此義。

又,水名。水經注》:長社北界有稟水。

又,《集韻》:逋鴆切,賓去聲 —— 受也。

韻會》:俗作禀,非。

注解

〔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禾部

〔稟〕字拼音是bǐ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㐭、禾

〔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ǐng] ⑴ 同“禀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下反切筆錦切頁碼171頁,第13

稟賜穀也。从㐭从禾。

附注按:此字與「㐭」、「廩」古實為一字,本義為倉廩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釋》以為㐭、稟、廩一字,其說是也。金文加禾、米等義符,表示這是堆禾、米用的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反切冰飲反頁碼427頁,第1行,第2

稟賜穀也。從㐭,從禾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公稟賜之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下反切筆錦切古音第七部頁碼919頁,第2許惟賢406頁,第7

稟賜穀也。

段注賜穀曰稟。《中庸》。旣稟稱事。鄭注《周禮》宫正,內宰,廩人,掌固皆云:稍食,祿稟也。又司稼注云:賙,稟其艱阨。晉惠帝云:官鼃可給稟。凡若此類。今本多譌爲廩。卽有未譌者,亦皆讀爲力甚切矣。今之廩膳生員,於古當作稟膳。

从㐭禾。

段注禾猶穀也。穀𡉄於㐭。《周禮》所謂以待賙賜,稍食也。凡賜穀曰稟。受賜亦曰稟。引伸之凡上所賦,下所受皆曰稟。《左傳》言稟命則不威是也。筆錦切。七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