𤸬
疒部15画半包围结构U+24E2C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楚追切;《集韻》:初危切;《正韻》:所追切,𡘋音衰。《說文》:減也。一曰耗也。《玉篇》:𤸬損,今作衰。《廣韻》:病也。
又,《集韻》:雙隹切,音綏。又,蘇禾切,音蓑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。
〔𤸬〕字拼音是shuāi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衰。
〔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uāi] ⑴ 疾病减轻。《説文•疒部》:“𤸬,减也。”⑵ 衰老。也作“衰”。《説文•疒部》:“𤸬,耗也。”⑶ 疾病。《廣韻•脂韻》:“'𤸬,病也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楚追切頁碼第248頁,第19字續丁孫
𤸬
減也。从𤕫衰聲。一曰耗也。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本訓為病減,轉注為凡減損消退之稱,經傳皆以衰為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此韋反頁碼第637頁,第2行,第1字述
減也。從疒衰聲。一曰衰耗。
鍇注臣鍇曰:「病將愈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楚追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408頁,第5字許惟賢第617頁,第5字
減也。
段注減亦謂病減於常也。凡盛衰字引伸於𤸬。凡等衰字亦引伸於𤸬。凡《喪服》曰衰者,謂其有等衰也。皆𤸬之叚借。
从𤕫。衰聲。
段注楚追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一曰秏也。
段注秏之本義禾名也。亦謂無爲秏。讀如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