䜋
言部19画左右结构U+470B
外语翻译
- to suspend; to interrupt, to become aware; to realiz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胡對切,音繢。《說文》:中止也。《司馬法》曰:師多則人䜋。䜋,止也。左思〈魏都賦〉:襲偏裻以䜋列。【註】䜋列,或止或列也。
义又,《廣雅》:轉也、欺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譯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列也。
义又,《增韻》:覺悟也。
又,《正韻》:呼聚也。
又,《廣韻》:胡罪切;《集韻》:戸賄切,𡘋繢上聲 —— 義同。
义《說文》本作𧭾。
注解
〔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䜋〕字拼音是hu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貴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胡對切頁碼第74頁,第17字續丁孫
𧭾
異體䜋
中止也。从言䝿聲。《司馬法》曰:「師多則人䜋。」䜋,止也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胡愧反頁碼第202頁,第2行,第2字述
中止也。從言貴聲。《司馬法》曰:「師多則人䜋䜋止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胡對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392頁,第10字許惟賢第177頁,第4字
中止也。
段注中止者自中而止。猶云內亂。《魏都賦》李注引《說文》。䜋列,中止也。此依賦文衍列字。賦云:齊被練而銛戈。襲偏裻以䜋列。非中止之訓也。
从言。貴聲。
段注胡對切。十五部。
《司馬法》曰:師多則民䜋。
段注民各本作人。今依《廣韵》所引。
䜋,止也。
段注此以止與中止義別也。凡偁經傳而又釋其義者皆必其義與字本義不同。如堲讒說,曰圛,𤊾席皆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