檛
意思解释
檛
zhuā基本解释
①马鞭:“吏士寂如水,萧萧闻马~。”
②打:“生到葭萌,与吏争度,津吏~破从者头。”
③笙两侧的管子:“修~内辟,馀箫外逶”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鞭子 屏息庭槐下,执檛候晨。——《程史》
whip;
动词
◎击,打击 津吏檛破从者头。——《后汉书》
beat;
国语辞典解释
檛
zhuā详细解释
名
◎鞭、杖。
《左传 · 文公十三年》“赠之以策”句下晋 · 杜预 · 注:“策,马檛。”《新五代史 · 卷六六 · 十国世家 · 楚世家》:“赡怒,以铁檛击杀建峰。”
动
◎击、敲。
《后汉书 · 卷八二 · 方术传 · 段翳传》:“生到葭萌,与吏争度,津吏檛破从者头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檛
zhuā详细解释
1.《书》马鞭子;马杖。
吏士寂如水,萧萧闻马檛(宋‧苏轼《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僧舍诗》)。
2.《书》古代一种兵器。
至则微服携铁檛,匿居道舍侧,伺其出击之,仆于地,啮其耳啖之,遂禽归(《宋史‧卷二七一‧张藏英列传》)。
3.《书》敲打;攻击。
生到葭萌,与吏争度,津吏檛破从者头(《后汉书‧卷八十二‧方术列传‧段翳》)。
4.《书》笙两侧的管子。
修檛内辟,余箫外逶(《文选‧潘岳‧笙赋》)。
外语翻译
- a switch, whip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陟瓜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張瓜切;《正韻》:職瓜切,𡘋音撾 —— 箠也。《玉篇》:策也。《左傳・文十一年》:士會適晉,繞朝贈之以策。【杜註】馬檛也。《左》作簻,別作𥬸。
又,《集韻》:莊華切,音髽 —— 義同。
考證
《左傳・文十一年》士會適晉繞朝贈之以策。
謹照原文十一年改為十三年。士會適晉四字改乃行二字。
注解
〔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檛〕字拼音是zhuā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過。
〔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uā] ⑴ 马鞭:“吏士寂如水,萧萧闻马~。”⑵ 打:“生到葭萌,与吏争度,津吏~破从者头。”⑶ 笙两侧的管子:“修~内辟,馀箫外逶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陟瓜切頁碼第145頁,第7字續丁孫
𥬲
箠也。从竹朵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𥬲、檛古今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謫瓜反頁碼第371頁,第6行,第2字述
箠也。從竹朵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陟瓜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781頁,第5字許惟賢第348頁,第8字
箠也。
段注𥬸檛古今字。亦作簻。《左傳》。繞朝贈之以策。杜預曰:馬檛也。檛婦翁字本从木。後人又改从手。
从竹。朵聲。
段注陟瓜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戈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