𩍿
革部26画左右结构U+2937F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傍各切;《集韻》:白各切,𡘋音泊。《釋名》:[⿰革𠤎]𩍿,車中重薦也;輕[⿰革𠤎]𩍿,小貂也。《廣雅》:靯𩍿謂之鞇。《廣韻》:𩍿䩣,屧也。《集韻》或作𨏫、𩏵。
又,《集韻》:伴姥切,音簿 —— 義同,或作𩏵、𩊬;又,蒲𠋫切,裒去聲 —— 革裹車軛也。或作𩌏。
注解
〔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革部。
〔𩍿〕字拼音是bó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革、薄。
〔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ó] ⑴ [靯~]见“靯”。㈡ [fù] ⑴ 同“𩌏”(䪙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補各切頁碼第84頁,第35字續丁孫
𩌏
車下索也。从革尃聲。
附注按:金文「𩌏」或從「車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本泊反頁碼第234頁,第3行,第2字述
車下索也。從革尃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以革爲索,終縛輿底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補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436頁,第5字許惟賢第197頁,第3字
車下索也。
段注《釋名》。縛在車下。與輿相連縛也。當作𩌏在車下。
从革。尃聲。
段注𥙷各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