叹
意思解释
叹嘆
tàn基本解释
①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。~气。~息。悲~。~惋。长吁短~。
②因高兴、兴奋、激动而发出长声。~赏。~服。赞~。~观止矣(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)。
③吟咏。咏~。一唱三~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欠(另一繁体从“口”),“難”省声。欠,打呵欠,与出气有关。本义:叹息。
2.同本义。
叹,吞叹也。一曰太息也。 禽子再拜而叹。 戏而不叹。 望洋向若而叹。 皆叹惋。 默叹曰。 婉贞微叹曰。 叹借者之用。
叹气嗐声(唉声叹气);叹恨(叹息抱恨);叹憾(叹息遗憾);叹笑(叹息讥笑);叹悔(叹息后悔);叹喟(叹息);叹嗟(叹息);叹想(叹息怀念);叹诧(叹息诧异);长叹;叹一口气。
sigh;
3.赞叹,赞美。
默叹。 亟叹其技。
叹重(赞叹敬重);叹奖(称赞奖励);叹嘻(赞叹);叹骇(赞叹骇异);叹为观止(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);叹异(惊叹)
highly praise;
4.吟诵。
叹,吟也。 智勇盖当代,弛张使我叹。 一唱而三叹。
叹诵(吟诵)
chant;
外语翻译
- sigh, admire
- säusel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備考
《龍龕》:音以。又,《川韻》作又字。
注解
〔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備考・丑集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叹〕字拼音是t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又,五行属火。
〔叹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欠(另一繁体从“口”),“難”省声。欠,打呵欠,与出气有关。本义是叹息。
〔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àn] ⑴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⑵ 因高兴、兴奋、激动而发出长声⑶ 吟咏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他案切頁碼第44頁,第15字續丁孫
嘆
吞歎也。从口,歎省聲。一曰太息也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嘆、歎二字,今人通用。毛詩中兩體錯出,依《說文》則義異,歎近於喜,嘆近於哀。故嘆訓吞歎。」徐灝注箋:「《說文》嘆从歎省聲,歎从𪅀省聲,乃後人不知古音而展轉增竄。據𪅀从堇聲,則嘆、歎亦皆堇聲無疑矣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但旦反頁碼第133頁,第4行,第2字述
吞歎也。從口,歎省聲。一曰太息。
鍇注臣鍇曰:「欲言不能吞恨而太息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他案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40頁,第3字許惟賢第106頁,第12字
吞歎也。
段注《九經字㨾》作吞聲也。非。按嘆歎二字今人通用。《毛詩》中㒳體錯出。依《說文》則義異。歎近於喜。嘆近於哀。故嘆訓吞歎。吞其歎而不能發。詳《欠部》。
从口。歎省聲。
段注他案切。十四部。
一曰大息也。
段注此別一義。與喟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