賣
意思解释
賣卖
mài基本解释
①拿東西換錢,與“買”相對。~菜。~身。買~。~方。~狗皮膏藥(喻說得好聽,實際上是騙人)。
②叛賣,出賣國家、民族或別人的利益。~友,~國求榮。~身投靠。
③儘量使出力氣。~力。~命。~勁兒。
④顯示自己,表現自己。~弄。~乖。倚老~老。
国语辞典解释
賣卖
mài详细解释
动
1.出售货物以换钱。
唐 · 聂夷中 · 《咏田家》诗:“二月卖新绿,五月粜新谷。”明 · 刘基《卖柑者言》:“杭有卖果者,善藏柑,涉寒暑不溃。”
卖货、卖花。
2.背地害人以利己。
《史记 · 卷八七 · 李斯传》:“微赵君,几为丞相所卖。”
卖国、卖友求荣。
3.炫耀、显露。
《庄子 · 天地》:“子非夫博学以拟圣,于于以盖众,独弦哀歌,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?”
卖弄、卖乖、倚老卖老。
名
◎姓。如明代有卖廷杰。
两岸词典解释
賣卖
mài详细解释
1.用物换钱;售出(与“買”相对)。
拍卖、卖日用杂货。
2.用劳动、技艺等换取钱财或报酬。
卖唱、街头卖艺。
3.以损害国家、民族和他人利益为手段获取个人利益。
卖国、卖友求荣。
4.毫无保留地使出来。
卖力、卖命、卖劲儿。
5.卖弄;炫耀。
卖俏、卖嘴、讨好卖乖。
6.姓。
外语翻译
- sell; betray; show off
- verkaufen (V), etw. zur Schau stellen (V), mit etw. nicht geizen, etw. nicht schonen (V), verraten (V)
- vend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𧷨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莫懈切,音邁。《說文》作𧷓,出物貨也。从出、从買。【註】徐鍇曰:貨精,故出則買之也。《九經字樣》:隷省作賣。《周禮・天官・小宰》:聽賣買以質劑。又,〈地官・司市〉:掌其賣儥之事。
又,《集韻》:莫駕切,音禡。《博雅》:儥也。
注解
〔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貝部。
〔賣〕字拼音是mà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士、買。
〔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ài] ⑴ 拿東西換錢,與“買”相對⑵ 叛賣,出賣國家、民族或別人的利益⑶ 儘量使出力氣⑷ 顯示自己,表現自己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莫邂切頁碼第198頁,第6字續丁孫
𧷵
異體𧷓、賣
出物,貨也。从出从𧵽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出買者,出而與人買之也。《韻會》作買聲,則以形聲包會意也。」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作賣,隸省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母戒反頁碼第506頁,第7行,第2字述
出物貨也。從出買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布帛不中度,木不中伐,魚鼈不中殺,不鬻於市。貨精,故出則買之也。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莫邂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1090頁,第3字許惟賢第482頁,第4字
出物貨也。
段注《周禮》多言賣儥,謂賣買也。
从出。从買。
段注出買者,出而與人買之也。《韵會》作買聲。則以形聲包會意也。莫邂切。十六部。
白话解释
卖,边走边呟喝叫卖。字形采用“贝”作边旁,“”作声旁。
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睦”。
字形解说
始見於金文,從省、從貝,但都孳乳用為贖,參〈鼎〉的「我既贖汝五夫」、「贖茲五夫」、「王人迺贖用徵」等句例。字明確用為買賣意的,始見於篆文。《說文》:「賣,出物貨也,从出从買。」段注:「《周禮》多言『賣儥』,謂賣買也。出買者,出而與人買之也。《韻會》作『買聲』,則以形聲包會意也。」隸書以後形訛不從出,楷書後則固定上部混從士形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規範字上不從士,下復受行草影響與形近的頭字部件混,亦不從貝,字轉失原買賣之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