樽
意思解释
樽
zūn基本解释
◎古代盛酒的器具:“春风东来忽相过,金~渌酒生微波”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木,尊声。本作“尊”。本义:盛酒器。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。
2.同本义。
有酒盈樽。 金樽清酒斗十千。 座上客常满,樽中酒不空。
樽杓(指饮酒之器);樽桂(杯中的桂花酒);樽酌(指饮酒之器);樽酒(杯酒)
wine goblet;
动词
1.往酒器里倒酒。
少倾,摆出酒席,四位樽酒论文。
pour wine into drinking vessel;
2.通“撙”。抑止。
樽流遁之观。
樽约(谓节约,樽,同“撙”);樽节(节省。樽,通“撙”)
save;
外语翻译
- goblet; jar, jug; lush
- Becher, Kelchglas (S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租昆切,音尊。《說文》作尊。《玉篇》:酒器也。《正韻》:从木者,後人所加。亦作罇。《易・大過》:樽酒簋貳用缶。
义又,《儀禮・燕禮》〔註〕:禮法有以壺爲樽者。《左傳・昭十四年》:樽以魯壷。
义又,止也。《淮南子・要略訓》:樽流遁之觀。
义又,《韻會》:〈禮運〉以尊爲尊𤰞之尊,別出樽字,然樽乃林木茂盛之字。
又,叶蹤倫切,音遵。馬融〈東巡頌〉:圭璋峨峨,犧牲潔純;鬱鬯宗彞,明水元樽。
又,叶且緣切,音詮。蘇軾〈祭單君貺文〉:何以慰君,中里一尊;人生如夢,何促何延。
考證
《左傳・昭十四年》樽以魯壷。
謹照原文十四年改十五年。
注解
〔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樽〕字拼音是zū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尊,五行属木。
〔樽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尊声。本作“尊”。本义是盛酒器。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。
〔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ūn] ⑴ 古代盛酒的器具:“春风东来忽相过,金~渌酒生微波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祖昆切頁碼第497頁,第1字續丁孫
𢍜
酒器也。从酋,𠬞以奉之。《周禮》六尊:犧尊、象尊、著尊、壺尊、太尊、山尊,以待祭祀賓客之禮。
尊
𢍜或从寸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以尊作尊卑之尊。別作罇。非是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凡酌酒者必資於尊,故引申以為尊卑字……自專用為尊卑字,而別制罇、樽為酒尊字矣。」「廾者,竦手也。奉者,承也。設尊者必竦手以承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祖存反頁碼第1155頁,第6行,第1字述
酒器也。從酋、廾,㠯奉之也。《周禮》六𢍜:犧𢍜、象𢍜、著𢍜、壺𢍜、太𢍜、山𢍜。以待祭祀賓客之禮,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155頁,第7行,第1字述
尊或從寸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祖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3005頁,第2字許惟賢第1304頁,第1字
酒器也。
段注凡酒必實於尊以待酌者。鄭注禮曰:置酒曰尊。凡酌酒者必資於尊。故引申以爲尊卑字。猶貴賤本謂貨物而引申之也。自專用爲尊卑字,而別製罇樽爲酒尊字矣。
从酋。廾㠯奉之。
段注廾者,竦手也。奉者,承也。設尊者必竦手以承之。祖昆切。十三部。
《周禮》六𢍜。犧𢍜,象𢍜,箸𢍜,壷𢍜,大𢍜,山𢍜。㠯待祭祀賓客之禮。
段注見《周禮・司尊彝》職。犧作獻。鄭司農云:獻讀爲犧。犧尊,飾以翡翠。象尊,以象鳳皇。或曰以象骨飾尊。箸尊,箸略尊也。或曰箸尊箸地無足。壷者,以壷爲尊。《春秋傳》曰:尊以魯壷。大尊,大古之瓦尊。山尊,山罍也。按《毛詩・閟》之犧尊,卽獻尊也。故許同大鄭作犧。以待祭祀,《司尊彝》詳之矣。《大行人》賓客之祼亦必用彝。《饗禮・食禮》亦必用尊。故約之曰以待祭祀賓客之禮。
𢍜或从寸。
段注此與寺从寸意同。有法度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