礿
国语辞典解释
礿
yuè详细解释
名
◎古代宗庙祭祀的名称。夏、商二代春祭称为“礿”,周代则改称夏祭。
《礼记 · 王制》:“天子诸侯宗庙之祭,春曰礿,夏曰禘,秋曰尝,冬曰烝。”汉 · 郑玄 · 注:“此盖夏殷之祭名。周则改之,春曰祠,夏曰礿。”
外语翻译
- sacrific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以灼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弋灼切;《韻會》:弋約切,𡘋音藥 —— 亦作禴,祭名。《禮・王制》:天子四時之祭,春曰礿,夏曰禘,秋曰嘗,冬曰烝。【疏】礿,薄也 —— 春物未成,祭品鮮薄。〇【按】礿、禘、嘗、烝爲四時之祭,乃三代通禮。鄭康成泥〈天保〉詩及《周官》有禴、祠、烝、嘗語,遂指此爲夏、殷之禮,周則春曰祠,夏曰禴。不知〈天保〉詩作於武王時,而禴、祠、烝、嘗實諸侯之禮。武王末受命㊟〔末字當為未字形誤〕,典禮未定,故止春禴、夏禘、秋嘗、冬烝,未遑追王上祀,至周公相成王而後定,不必執彼疑此也。若《周官》所言,先儒多謂爲周公未成之書,更不必泥耳。餘詳禘字註。
又,《集韻》:弋笑切,音耀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。
〔礿〕字拼音是yu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礻、勺。
〔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uè] ⑴ 祭名,中国夏商两代在春天举行,周代在夏天举行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以灼切頁碼第3頁,第30字續丁孫
礿
夏祭也。从示勺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一反切以灼反頁碼第32頁,第6行,第1字述
夏祭也。從示勺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以灼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9頁,第2字許惟賢第8頁,第2字
夏祭也。
段注《周禮》。以禴夏享先王。《公羊傳》曰:夏曰礿。注。始熟可汋。故曰礿。《釋天》曰:春祭曰祠。夏祭曰礿。秋祭曰嘗。冬祭曰蒸。孫炎曰:祠之言食。礿,新菜可汋。嘗,嘗新穀。蒸,進品物也。汋與礿曡韵。汋卽《說文》𩱲字。《王制》。春曰礿。夏曰禘。與《周禮》異。
从示。勺聲。
段注以灼切。古音在第二部。礿亦作禴。勺龠同部。